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文字 > 话题:你“中产”了吗 > 正文

数字化界定中产阶层意义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1 15:36   新京报

  □康劲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在我国,“中产”首次得到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见1月19日《华夏时报》)

  且不说以6万元为起点的结论,是否准确、公信,单从使用数字化界定中国中产阶层的做法来看,这不仅是一次极其奢侈的统计,而且除了引起暂时的争论外,其意义寥寥。

  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这次抽样调查历时4个多月,发放问卷30万份,回收有效问卷263584份。据相关人员透露,完成这项调查最低人工费用支出600万元。平均算下来,完成一份有效问卷,成本需要20多元。假如用同样的调查成本,去关注其他的社会阶层,比如与“中产”相对应的“无产”的概念,了解农村的失地农民或城市失业工人的真实生存状况,肯定比关注所谓的“中产”更具有实际意义,对公共政策更有帮助。

  自十六大报告中出现“中等收入群体”这个提法后,“中产阶层”、“中间阶层”等概念突然间时髦起来,但是,究竟“中产”是个什么概念,很少有人说得清。为此,在对概念纠缠不清的时候,统计部门不惜花费巨资搞一份调查报告,使用数字化的家庭收入标准提出相对精确的界定,表面看也有一定意义。但是,细说起来这是非常荒唐的。

  “中产阶层”这个概念,不仅是一种经济范畴的表述,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政治的、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发明者是美国人伯恩施坦。他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北美脑力劳动者增多的情况,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并不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分析的那样,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极分化,而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中间阶层扩大,中等收入的人增加了。他推出这个结论的目的意在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抗正在趋于缓和。

  在西方国家,确定是否是“中产”,关键看是否具有“共同的身份认同”。认为自己属于“中产”者,不光看收入,关键是其社会政治态度必须是“趋向温和的改良主义和道德的相对主义”,一般不会支持通过革命、暴力、造反等极端的、激进的政治运动改变社会状况,主张民主参与的渐进的改革方式,对新生事物持有开放的、宽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

  可见,国外的“中产”概念,是用来做社会政治分析使用的术语,不是用来进行数字标准界定的。这个概念引进中国,在学术界出现喧哗和炒作,可以理解,但是,政府的统计机构也掺和进来,一无必要,二不对题,三不讨好。600万元的调查成本也不是小数字。几天前,国务院扶贫办的官员透露,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是以“人均年收入在637元以下”为标准界定的,不搞这次“中产”调查,可以惠及100万贫困人口……

  (编辑:周南)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