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中产标准”让人起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1 15:48 上海青年报 | |
□张贵峰 “6万-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做出了以上结论,据 ———中产从此有了清晰的标准,并且前景诱人,面对如此精准清晰的统计结论和美妙的“咸与中产”图画,看来想不动心都难。然而,这种靠写写画画、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中产大餐,笔者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界定“中产”,“收入并不能够成为被强调的起点”、“这不是一个太有用的分类”。因此,“中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经济状态,或者说不仅是经济状态,地位声望、教养职业、社会交往,都是不能回避的指标。实际上,对什么是中产阶级,曾大力向世界推介这一概念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50多年前早就强调,作为一个新兴社会群体,与其生活、心理和社会地位状态相连接的责任、权利,是比物质收入更为重要的中产阶级内涵所在。 然而,对上述专家学者公认的中产界定的复杂性,我们的统计结论何以习焉不察,执意要高举“唯‘财’是举”的中产观,急于打造数字化的中产标准呢?这对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而规划、指导其健康发展,有何意义?众所周知,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中阶段,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社会总体财富增加的同时,贫富差距逐年扩大,基尼系数不断攀升。 ———如果我们无视这些最基本的国情,而忙着算计剥离了各种复杂内涵的“看起来很美”其实浮嚣不堪的所谓“中产标准”,并陶醉不已,我以为于国于民都是有弊无利的。 而且,即使单从纯数字的角度看,“6万-50万”的中产标准也并非没有破绽,我们知道现实是,目前我国人均GDP不过1000美元多一点,到2020年再翻一番也才2000,离3470的中产起点还差距甚大,何以统计部门这么一算,就有45%的规模了? 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不是文字游戏,只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把复杂的发展问题简化为几个漂亮指标,乐于在纸面上演绎数字大跃进的做法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