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红色圣女米歇尔 雨果写诗赞美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5 10: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作者:沈大力 “红色圣女”,原是路易丝·米歇尔在一首诗中对“社会革命”的浪漫称呼。1937年,亨利·巴比塞在其所撰文章里将此美称奉献给路易丝·米歇尔本人,反映民众对这位法国 路易丝·米歇尔诞生在法国1830年革命的自由风暴里。少年时代,她开始阅读雨果的作品,接着不断将自己写的诗歌寄给她心目中的这位“导师”品评,从而建立了彼此相当频繁的书信来往,延至雨果流亡的岁月都不曾间断。 然而,在意大利烧炭党思潮的冲击下,路易丝·米歇尔走上了跟雨果截然不同的道路。她奋起反抗眼中“可恶的旧世界”,投入了1871年春天的巴黎公社运动。3月18日,她最先赶到蒙马特尔高地,保卫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誉为“公社最坚强的女战士”。在5月“流血周”保卫公社的街垒战中,她坚守巴黎城北的克里尼昂古尔阵地,直至只剩下3人时晕倒,被梯也尔的屠夫们当死人扔进一条壕沟。从尸堆里爬出来后,为救出母亲,她自动去坐牢,在凡尔赛军事法庭上大义凛然地呼喊:“你们若有胆量,就杀死我吧!”雨果为他昔日的笔友写了一首赞美诗,颂扬这位女子“气宇轩昂,藐视面色苍白的法官”。大诗人认定那是“一位忘我济人的天使”,“从一颗伟大的心灵深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873年,路易丝·米歇尔被流放到新喀里多尼亚的荒岛上。在那里,她学会了当地土著卡纳克人的语言,与之结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并曾热情支持当地人民反抗法国殖民当局的起义。1880年,法国政府在雨果等社会名流强烈要求下颁布“大赦”,流放新喀里多尼亚的公社社员开始返回祖国。路易丝·米歇尔踏上归程那天,卡纳克人扶老携幼,赶到港口齐声哭喊:“你再不回来了……” 得到“红色圣女”归来的消息,巴黎民众涌至圣拉萨尔车站高呼:“路易丝·米歇尔万岁!”“公社万岁!”“社会革命万岁!”路易丝·米歇尔一回国就到外省巡回演讲,特别是在里昂红十字坡重振该市丝织工人起义的口号:“劳动而生,战斗而死!”激起穷苦人对社会正义的渴望。翌年,她在伦敦结识克鲁泡特金,开始对“国家与革命”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发出了“一切权力都具有腐蚀性”的醒世名言,告诫世人不可过分迷信普选,而更应对由之产生的权力实行民众的有效监督。今天看来,这位女思想家的警句是多么深刻、又多么现实呵! 史载,这位“红色圣女”还自豪地宣称自己嫁给了“社会革命”,一辈子独身。据说,普法战争前夕,拿破仑三世手下一位将军曾向她求婚。她说自己无意当将军夫人,但如果对方敢于刺杀皇帝,那她情愿牺牲不嫁人的自由。求婚者闻言色变,退去后再也没有露面。 其实,作为一个气质浪漫的女性,路易丝·米歇尔并非没有个人爱情。在1871年的“樱桃时节”,她暗恋着巴黎公社治安委员、布朗基主义者费烈。公社惨遭镇压,两人同被囚禁在凡尔赛监狱,通过神父弗莱秘密传递信件。费烈被判处死刑,她恳求雨果出面干预,同时从自己的红色披巾上撕下一角,扎成一朵红石竹花,以此花为题写下一首情诗送给落难的意中人藉以象征她“终生的希望”。费烈回函答谢后不久在萨多利平原英勇就义,路易丝·米歇尔于是决意为他和公社烈士终生披戴黑纱志哀。 路易丝·米歇尔不愧为一位社会革命不倦的斗士,同时也是个富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她除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巴黎公社回忆录》,还有诗集、小说、剧本以及她流放时搜集和翻译的卡纳克人歌谣及传说等,百年来陆续在巴黎一再重版。 值此法国文化年,又逢路易丝·米歇尔逝世100周年,中国人可前往巴黎、马赛、鲁昂等地参观一系列缅怀“红色圣女”的展览,特别是到“圣丹尼博物馆”瞻仰茹尔·古拉尔泰等绘的珍贵油画《路易丝·米歇尔被捕》、《路易丝·米歇尔同公社社员谈话》,出席朗格尔市组织的咏唱会,听人朗诵路易丝·米歇尔展望未来的诗歌《巴黎公社》:“英烈擎旗,黑纱被鲜血浸透,大地红花烂漫,骄阳似火的天空下迎来自由……” (编辑: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