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读史明世:为国家远虑而奋不顾身被腰斩的晁错(4)

http://www.sina.com.cn 2005/02/07 14:47   新浪文化

  又过了十多天,前方的形势依然不妙,七国猛攻不已,周亚夫和窦婴都处于守势,受到攻击的梁王的告急奏章如雪片般飞来。景帝或许认为军事上难以打败七国,便下决心杀晁错以安天下。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等大臣趁机弹劾晁错说:"吴王反逆无道,欲危宗庙,天下人当共诛之。今御史大夫晁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童之旁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颂扬陛下德信,却欲使之疏远群臣百
姓,又欲以城邑给吴,这是无臣子礼,大逆无道。晁错应斩,其父母妻子不论老少都要杀。"景帝顺势批准:"可。"这时晁错还蒙在鼓里,景帝派中尉召错,晁错穿着朝服以为景帝有事召见,可是经过长安东市时,竟被腰斩。

  晁错被斩后,从前线回来的校尉邓公向景帝汇报军情。景帝问:"晁错死了。吴楚罢兵了吗?"邓公说:"吴蓄反已数十年,为削他的封地而早反,诛错不过是借口,其意不在晁错一人。杀了晁错,臣恐天下之士从此钳口不敢为陛下言事了。"景帝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控制不了,故主张削藩,使中央权尊,这是万世之利。削藩才开始,晁错竞被杀,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认为陛下这样做是错误的。"于是,景帝喟然长叹说:"你说的对,我也后悔了。"当时天下太平,吴楚等七国之乱是不得人心的,经周亚夫等名将镇压,不到三个月便平息,七个叛王不是被杀便是自杀,晁错削藩之功在于:从此,诸侯王力量大大削弱,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书》作者赞曰:"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晁错一心为汉室尽忠,到头来不仅成了替罪羊,也是景帝用来祈祷平息叛乱的祭品。自古以来忠君须有道有术,也就是方法要对头。晁错的悲剧和他的性格有直接关系,史载他为人"峭厉刻深",为人过于严肃,又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这就使得他没有任何人缘可谈。而一人立于朝廷之上,孤危之状却浑然不觉,只依仗皇上的宠信,便以为天下事无不可为,终于被政敌陷害致死。而他削藩的方法也不对,景帝后来倾尽全国之力,又有周亚夫这等难得的良将,才得以平定叛乱,却也没有将削藩进行到底。直到武帝时期,还是用"推恩令"彻底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根绝了后患。可见强行削藩在当时还是行不通的。晁错如果使用贾谊的方法,"众建诸侯而消弱之",即便吴国会反,其他诸侯王未必会跟着造反,晁错也就不会被朝服斩于东市了。

  苏轼《晁错论》中说,以七国之强,而晁错要立即削弱它们。是为了沽名钓誉。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巩固中央集权,不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吗﹖再说,贾谊也主张削弱诸侯,那也是沽名钓誉吗?苏轼还说,七国造反完全是晁错引发的,但事到临头,他不是挺身而出,担当危难,反而要把汉景帝推出"御驾亲征",叫皇帝去冒矢石之危,他自己要留守后方,逍遥自在。这既是错误,也是罪过,使汉景帝对他另有看法,所以爰盎才有空子可钻,晁错本想自全,实乃自祸。苏轼的看法可备一说。至于司马迁说,晁错擅权,搞了许多改革,"'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这既有幸灾乐祸之嫌,更有顽固保守的气味了。

  本文节选自《活出历史》一书,由北京亮点文化公司提供内容登载。

  (编辑:独孤)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