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读史明世:为国家远虑而奋不顾身被腰斩的晁错

http://www.sina.com.cn 2005/02/07 14:47   新浪文化

  晁错为汉景帝上《削藩策》,引起轩然大波,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叛乱。连他的父亲也看到了其中的不祥之兆,竟然从老家赶来劝他,可怜的老人回家就自杀了,留下遗言说:"我不忍见祸及身。"晁错有"智囊"的称号,难道他自己就一点也感觉不到危险?他是对于汉景帝过于信赖,还是抱定了舍身为国的念头?一代名臣竟然落得个腰斩于市的下场!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凡每一位皇帝即位后,都会重用自己身边的人,用当时的话说,叫作"藩邸旧恩"。有这种关系的人一般都会官运亨通,而先朝受重视的大臣却因为占据显要的位置,成了后进新锐的绊脚石,不用说官运,能保住性命也就不错了。商鞅在秦孝文王时期,改革秦国政策,使得秦国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孝文王对商鞅的酬谢不不谓不厚,裂土封爵,言听计从。可是秦惠文王一即位,商鞅便落得个车裂的悲惨下场。乐毅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功劳之大少有人比,国君一换人,他也只有逃之夭夭的份儿。然而得到皇上信赖的人也未必就一定能富贵终生,贾谊深得汉文帝宠爱,却因为权臣排挤,被远放到外省做官,郁郁而死。这还算是好的,晁错在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晁错便是他的臣属,他很佩服晁错的才能,彼此关系极其亲密,可以说是刘启的心腹。刘启当上皇帝后,对晁错是言计听从,视为左右手,可是,汉景帝为"平息"七国之乱,竟把他杀了,不能不让人感慨伴君如伴虎!

  晁错是颖川今河南省禹县人,少年时学的是法家申不害和商鞅的学说,他也很有文学才华,文章写得很好,并因此任太常掌故负责祭祀的小官。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随后又是多年战乱,斯文扫地,原来许多学说都失传了。汉文帝时竟至天下无人会《尚书》,而这又是帝王治理天下不可或缺的。后来听说齐国有个伏生,是原来秦国的博士,只有他会《尚书》,可他已经九十多岁了,无法征召入朝。汉文帝便派晁错去齐向伏生学习,他学习回来后上书讲述其所学,得到文帝的赏识,被先后任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博士等职。大约在任博士期间,他写了《言太子宜知术数疏》,指出:一个君主所以能够建立留传后世的功业,关键就在于通晓"术数",即治国的方法和策略。他认为,君主必须懂得怎样统驭臣下,使得群臣"畏服",懂得怎样听取下面的奏报,而不受欺骗和蒙蔽;懂得怎样使万民生活得安定并且得利,那末海内就一定服从;懂得怎样使臣、子以忠孝事上,那末臣下和子女的品行就完美了。晁错驳斥了一些朝臣认为皇太子不必知道治理国家的事的意见,认为以前的君主有的不能保持政权而被臣下杀害,就是由于不懂得治国的"术数"的缘故。现在太子书读得很多,但是如果不通晓治国的方法,只知背诵书本,那是劳而无功的。他建议文帝选择圣人之术中在当今切实可用的,赐给皇太子学习,经常让太子在皇帝面前陈述自己的看法。文帝采纳了晁错的意见,于是就拜他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主管太子府内庶务的官员,相当于太子府的总管,由于晁错善于辩论,而且智谋出众,深得太子宠信,称他为"智囊"。

  晁错在太子家令任内,多次上书给汉文帝,提出抗御匈奴的方略,汉文帝很赏识他的才学,采纳了其中很多建议。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文帝命令朝廷各部门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也应一些大臣的推荐应策。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重要问题,提出征询这叫"策问"。当时贾谊已死,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错的对策为第一。晁错的《举贤良对策》成了西汉一篇著名的政论文。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