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中国人说--人类第一滴酒是我们造出来的(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2/17 23:55 新浪文化 | |
1996年,西方考古学家在伊朗发现,人类于七千年前已饮用葡萄酒。美国考古学家也证实,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发掘出一个罐子,这个罐子产生于公元前5415年,里面有残余的葡萄酒。
大量考古资料证明,葡萄的发源地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七千年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已经种植葡萄。目前比较经典的说法 中国的葡萄酒出现在何时?没有准确的说法,据说最早的记载是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葡萄酒的产生和规模型生产都比外国晚,所以和别人争不得。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引入了欧亚种葡萄,先至新疆,再经甘肃河西走廊至西安,后传入华北等地。在唐代虽然吐鲁番的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酿造业已较发达,但直到清光绪年前期,我国的葡萄酒工业始终停留在手工作坊式水平。直到1949年,中国仅有葡萄酒厂8个,其中5个为外国人所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公司是烟台的张裕酿酒公司,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华侨张弼士于1892年独资创办。尽管历史不长,但影响并不小。1914年,南洋劝业会上海招商会在南京召开商品陈列赛会,张裕的白兰地酒荣获最优等奖和金质奖章。张裕的白兰地酒从此被定牌为“金奖白兰地”。1987年是国际葡萄酒年,在布鲁塞尔评酒会上,张裕的干白葡萄酒系列有三个品牌荣获世界金牌奖。国际葡萄酒界对张裕公司的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正式授予张裕公司所在地为“国际葡萄酒城”。 目前,法国、意大利、德国为世界葡萄酒大国,意大利和法国产量最大,技术水平也最高。法国葡萄酒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首位,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靠造酒或经营酒谋生。中国的葡萄酒业虽壮大迅速,但仍属于发展阶段。 再说啤酒,它是历史最为悠久的酒种之一,有文献表明,此物起源于四千年至六千年前古埃及的尼罗河畔。在两千年前的巴比伦模纳比时代,就已编著出《啤酒酿造法》,由巴比伦国王模纳比亲手撰写而成。 啤酒由埃及传到欧洲,至8世纪,德国人率先使用酒花生产啤酒。1850—1880年间,出现了灭菌、酵母、冷冻等技术,使啤酒酿造进入工业化规模生产阶段。 而中国,直到1900年才在哈尔滨建成第一家啤酒厂。1903年,英商和德商在青岛联建英德酿酒公司,后更名青岛啤酒厂;1915年,北京建起“双合盛啤酒厂”。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只有十多家啤酒厂,年总产量不足万吨。中国啤酒业尽管起步晚、底子薄,但发展并不慢,从1950年到现在已有啤酒厂800多家,年总产量达到2100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目前就人均水平而言,中国还算不上啤酒大国,远远不及美国、德国。美国1亿多人口,啤酒年生产量在2400万吨以上;德国啤酒年总产量114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人均水平也远远高于中国。 不管怎么说,中国仍不失世界第一大酒国地位。中国从产生第一滴酒至今,已经过数千年漫漫岁月,目前可谓酒类繁多,家大业大,称雄世界。不说别的,看看中国的酒类有多丰富: 白酒类——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浓香型,以五粮液为代表。此外还有米香型、兼香型。 黄酒类——大米黄酒,小米黄酒,玉米黄酒。 啤酒类——鲜啤酒,熟啤酒(按是否经过加热消毒区分)。 果酒类——干酒,半干酒,半甜酒,甜酒,蜜酒(按含糖总量区分)。 葡萄酒类——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香槟酒(按色泽、含糖量区分)。 药酒类、保健酒类的品种也很多,诸如鹿鞭酒、虎鞭酒、蛇酒、蝎酒、枸杞酒、蛤蚧酒…… 总之,有了中原人仪狄和杜康的第一滴、第二滴酒,也就有了以后的第三滴、第四滴酒……也就有了中国注定要成为世界“酒国”的辉煌历史。 酒的出现,既给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增添了一剂美味,也使我们中国社会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 杜康造酒初期,酒是奢侈品,它的郁香美味决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和条件能够享受的,惟有帝王公卿享乐其中。周朝在天官属下设酒正,这“酒正”的职能是“掌酒之政令,辨五齐三酒之名”,说白了,就是专门掌管酒务的官;周朝还实行“官酿”,以保证王公贵族的需要。 但酒对人的强烈诱惑不仅仅只是帝王公卿,它的郁香美味熏醉了才子佳人,最终连平民百姓也深受其染。喝酒的人多了,造酒的人也多,喝酒、造酒的都多了,酒的文化价值便出现了。 大家知道杜康这位酒圣最初打酒的工具是什么?是瓢,一个葫芦破出两半产生的那种东西。许多人装酒用什么?是葫芦,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醉八仙中铁拐李总拴在腰上的那种葫芦。那么后来呢?后来一种接一种地出现了数不清的酒具,让人眼花缭乱。我们随便摆出古代的几样酒具看看:尊、豆、斗、爵、觥、觚、角……这些酒具都是古代的,其形状之多样、复杂,似乎让我们今天这些现代人也难以琢磨透彻。我们不妨先见识几种古代常用的酒具: 尊——它是一种大口酒具,肚大、底平,接近一斤酒的容积,做酒杯用。大诗人李白的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中的“尊”就是这东西。因为古人饮用的是果酒,基本没有酒精度,所以尽管尊的容积大,但连饮数杯也无妨。换到现在,那种饮法谁也受不了。 豆——高脚,木制。它既用来盛肉盛菜,也能装酒。它作为盛酒器具是最理想不过了,因为木制器皿存酒具有防渗、防晒、防冻、防蒸发,且保味、固鲜之奇能。它的容积有最初的几斤发展到几十斤,后来又演变为木制酒桶,酒桶的容积逐渐增加到数吨。木制酒桶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之所以现在变成了酒缸,多半是木料用途过多、成本太贵的原因。 斗——也是盛酒器。和一般盛酒器相比,斗的容积要大一些。“李白斗酒诗百篇”、“酌以大斗”、“太保传令换大斗”等,都表明了“斗”是个大容积的酒具。斗的容积到底有多大?据推算现在的酒能装3公斤。 古代的酒具有木制的,也有铁、青铜、玉、瓷、银、金做的。越靠近今天,酒具的种类越多,做工越讲究。如果说每个时期的酒具代表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肯定没错。 有人说,酒具是中国人类出现礼仪的明显标志。仔细琢磨琢磨也是:双手举杯向客人敬酒,表明一种尊敬,这不正是一种礼仪吗?在没有酒和酒具之前,还有什么东西值得祖先们用双手举起向他人以示敬意呢?祖先们总不会向客人双手敬水吧。双手举起酒杯使祖先们开始创造礼仪,这种简单的礼仪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发展,最终使中国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 当酒与文人墨客结下了难解之缘,酒助文兴,文助酒风,两者水乳交融、形影相随之时,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便勃兴不衰。 本文选自张向持著《酒煮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并授权新浪登载,不得转载。 (责编:幽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