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斋为陈独秀鸣不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5 15:47 炎黄春秋 | ||
作者:吴 晓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陈独秀党籍并批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泽楷、马玉夫、蔡振德四人决议案》之后,中共江苏省委于11月下旬,又召开了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拥护中央反对托派的方针,拥护开除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并作出决议开除了省委委员罗世瑶。此后,对托派更加严厉清洗与打击,一批批地被开除出党,党内几 杨明斋,名好德,1882年生于山东省平度县马戈庄一个农民家庭里。早年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19岁那年即1901年,家庭遭遇天灾人祸,本已不富裕的家庭因而败落,一贫如洗,生活无着,被逼只得一人闯关东,在帝俄时代进入俄罗斯谋生,历经千辛万苦。他先后在海参崴、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打工为生,也当过职员,读过半工半读,学习勤奋,通晓俄文,讲得一口流利的俄语。他入俄罗斯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受布尔什维克的影响,积极参加工人运动,逐渐成为一名觉悟的工人阶级战士。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加入俄国共产党(布),积极参加十月革命和保卫红色政权的斗争。由于他表现突出,精明灵活,俄共(布)为培养和深造他,保送他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结业之后,他被重用,奉命到海参崴并以华侨联合会负责人的身份开展工作。 1919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的怒潮震动了世界,引起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重视。于是1920年初,列宁便派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为首的工作组来中国,了解中国的政治情况,访问领导五四运动的人物,杨明斋成了维经斯基的得力助手。然而,他们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一时无法开展工作。后来,他们通过苏俄驻中国大使馆的关系,才找到在北京大学任俄文教授的鲍立维,并经鲍立维的介绍首先访问了北大图书馆长李大钊,当时李大钊是公开赞扬十月革命、宣传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李大钊通过杨明斋的翻译,很快对维经斯基这位朋友怀有好感,真诚地与他交换了意见。然后,维经斯基又通过李大钊会见了一些与五四运动有关的人士,还在北大图书馆办公室召开了一次会议,实际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维经斯基在北京工作结束后,经过李大钊的介绍,又转往上海访问了陈独秀。维经斯基与陈独秀一见如故,又经陈独秀介绍会见了上海《星期评论》的主编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和《时事新报》的负责人张东荪等,并商讨建党事宜,杨明斋不仅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很敬重陈独秀,也成了陈独秀建党的得力参谋和助手。1920年5月,杨明斋参与了陈独秀发起成立的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加了该会的负责工作。8月,杨明斋作为发起人之一,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与此同时,为了团结、教育青年,扩大党的影响,杨明斋和俞秀松受陈独秀与发起组的委托,又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称S·Y),因当时许多进步青年离开学校和家庭来到上海找“青年社”想办法,所以上海共产党组织就把他们组织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陈独秀还邀请杨明斋参加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新青年》、《共产党》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撰写稿件,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及苏俄的社会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