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1945年以后中国各地区的日俘集中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7 15:09 光明书摘 | |
作者:梅桑榆 1945年8月25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湖南芷江发布命令,规定了各战区、方面军受降主官、受降地点,以及日军投降部队代表姓名、投降部队集中地点。 南京“九·九”签降仪式举行后,各战区和方面军便开始陆续接受日军驻该地区部队缴械投降。 9月13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下达了诚字第三号训令,对驻华日军与日侨的管理做出如下规定: 一、日本官佐士兵之眷属,应与日侨之眷属及侨民集中于指定地区。其中集中地区在南京,由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中将指定。其他各受降地区,则由各受降官指定之。 二、日本营妓与歌女等,须集中于另一指定地区。 三、(略) 四、中国战区内所有日本官兵,除担任警戒或勤务公差者外,兹规定每日午前六时以前,及午后八时以后为留营时间。在此时间以内,不得外出。日侨每日留居所时间,与日本官兵同。南京地区自九月十七日起实行。 五、六、七、八、(略) 九、驻华日本官兵及侨民返国日期,因需船只过多,难予确定。各集中地,准由日人构筑房舍,并须为准备冬季服装。 分布在各战区大、中、小城市以及县城的日俘集中营,由于居住条件与周围环境不同,不免面貌各异形式多样。日俘们的生活与集中营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走运者可以在尼姑庵中独居一室,优哉游哉,甚至有幸在蒋介石的别墅中“安营扎寨”;不走运者,只有白手起家,现盖房屋,或挤在陋家中等待归期。然而,至于能住进什么样的集中营,日俘们只有听天由命。 他们已归心似箭 9月以后,驻扎在北平周围的日军坦克三师、独立二旅、独立八旅先后开进市区集中。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看到大批日军持枪列队而来,一辆接一辆的坦克隆隆驶过大街,有的坦克,炮口还裸露在炮衣外面,以为日军又要打仗,一面大叫:“鬼子进城了!”一面吓得转身逃走,引起了另一些看热闹市民的哄笑。不过绝大多数市民都知道,这些日军是来市区集中缴械投降的。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于受降后统计,集结在北平的日军共57000余人。同属该战区受降的人共51000余人,太原、石家庄两地共64000余人,总计173000余人。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精确。一部分日军在向北平集结时,因种种原因受阻,很长时间后才到达市区。有的日军到达市区后,又伺机逃往其他地区。而据北平日侨居留民团负责人石川说,中国军方有通知,凡在北平与中国妇女结婚的日军,可以解甲为民,部队的人数也因此有所减少。 北平的日俘集中营设在西苑和丰台等地。通州的国民党军换防后,也设立了日俘集中营。 日俘们自有组织,叫做“联络委员会”。自设正、副主任。西苑日俘集中营的联络委员会主任名叫赤穗津,副主任名叫高桥韧。凡是与日俘管理处商洽什么事情,都由他们出面。 日俘们对所有到集中营参观训话的中国人都毕恭毕敬。每逢通报某团、某长来到,联络委员会主任立即派一些士兵夹道欢迎,并向参观者敬礼或鞠躬。他们敬礼时,皮鞋跟相击,发出整齐的响声;鞠躬则是九十度。令参观者笑逐颜开。联络委员会正、副主任更是注意礼节,中国人进入集中营参观时,他们如果正穿着衬衫在屋里与士兵们谈话,就会立即穿上军服出门迎接,并向来者连称失礼。战时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气已荡然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