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赞范文澜、和沈尹默--赵朴初的学缘与书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06 15:16 文汇报 | |
晚年盛赞范文澜 范文澜是当代历史学家,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曾经一度否定了一切宗教,认为佛教是“迷信”、“蠡国殃民”。因为《中国通史》影响大,特别在“文革”中,范老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对范文澜强调佛教是迷信的思想,赵朴初是不同意的。譬如禅宗是最反迷信的,禅宗历史上有许多破除迷信的故事,它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骨气。因为范文澜的 周建人听后,觉得应该把范文澜的话告诉自己的老朋友赵朴初。周建人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将范老的这几句话写成斗大的字,交给赵朴初看,也是希望人们由此对佛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赵朴初看了非常高兴。对宗教怎么看,自己对他人说还不如范老自己说的好,因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佛教的评价,比自己和一切廊内弟子的话更有说服力。赵朴初称赞“范老是真正的学者”,意在真正的学者总是在追寻真理,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周建人还告诉赵朴初,范文澜读佛书,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后来令赵朴初惋惜的是,这些笔记不知道散落到哪里去了,如果整理出来,一定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1968年7月,毛泽东曾派女儿给范文澜传话:“中国需要一部通史,在没有新的写法之前,还是按照你那种方法写下去。”毛泽东的话使范文澜十分兴奋,不仅是因为肯定了自己的观点,还因为自己有机会修改以前的观点了。高兴之余,他不顾身体有病,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幸劳累过度,加上其他原因,于1969年7月29日去世。对于范文澜的突然去世,赵朴初感到很遗憾。在以后的工作和谈话中,他经常提起范文澜的观点。 1985年6月,南方一家电影公司与港商合作在南华寺拍摄描写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电影及电视连续剧,南华寺方丈惟因看到剧本及拍摄内容,表示强烈反对,并给中国佛教协会和赵朴初写信反映此事。对广东省委及有关领导部门核查的要求,该公司在答复报告中辩解称:“原剧本所描述的故事,是按照广东曲江南华寺再版的[唐]《法海·六祖法宝坛经》的记载和范文澜同志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的有关论述和记载作依据的”,并继续在南华寺拍摄。赵朴初嘱中国佛协同人结合该片剧本,查阅《法海·六祖法宝坛经》和范文澜同志所著《中国通史简编》。1985年9月30日,根据查阅的结果,赵朴初亲自写信给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中央统战部,提出:“应立即制止这个影片的继续拍摄,其已拍摄的镜头,应上缴销毁;影片如一定要拍,改为虚构的武侠故事片拍摄,应另起炉灶,重新编写。” 1987年夏天,赵朴初应邀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二期讲习班作《诗歌及其佛教关系漫谈》。演讲结束后,一位青年人请赵朴初谈谈佛教和研究中国历史的关系,赵朴初说:“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现在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赵朴初这里讲的,无疑就是范文澜。1988年12月16日,刚在民进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续任副主席的赵朴初,出席了中国宗教学会第三次会议。他在讲话中又说到了范文澜。 与沈尹默诗词唱和 1965年7月,沈尹默曾送给赵朴初一本他写的《二王书法管窥》和自己的书法作品。沈尹默的书序中有这样的话:“顷得京中友人书,说及马路新闻,《兰亭》自论战起后,发生许多不正当的地域人事意见,分歧揣测,仍用前韵,赋此以辟之。”“《兰亭》自论战起后”,指这年沈尹默和郭沫若争论王羲之《兰亭》真伪问题。郭沫若等人主张王羲之《兰亭》系“伪托”,沈尹默等主张“非伪”。因为康生插手,问题复杂了,不少人作壁上观,所以沈尹默说:“发生许多不正当的地域人事意见”。沈尹默知道赵朴初不会趋炎附势,所以继续和朴老诗词唱和。接沈尹默书后,朴老细读,发现虽仅仅是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却积累了沈尹默平生关于书法的心得。沈尹默认为,运腕中有辩证法,凝神憋气,其实也是养生之道。这个思想,与赵朴初一贯写书法的心得正相一致。在次韵七律复寄一诗中,赵朴初吟道: 好凭一勺味汪洋,剖析精微论二王。运腕不违辩证法,凝神自是养生方。功深化境人书老,花盛东风日月长。一卷感公相授意,岂止墨海作津梁。 赵朴初知道沈尹默此时有来自康生的压力,但他仍赞扬沈尹默的书法以及论作,还充分肯定了沈尹默的人格,给了逆境中的沈尹默极大的温暖。 赵朴初一向尊敬长者,既写了受书答谢诗,又写《菩萨蛮》答谢沈尹默赠墨宝之情。沈尹默平常事多,仍然用草书写毛诗。在其书法论作中,毫无保留地将其半个世纪的研究经验,传之于世。但赵朴初知道,对于一般人来说,仅掌握书法的要诀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平常多练习,才能有悟性。其词云:“先生事理能无碍,力扛九鼎饶姿态。章草写毛诗,横天笔一枝。骊珠辛苦得,不惜倾腔说。行止本同时,凡禽未许知。”“不惜倾腔说”指沈尹默不保守,“凡禽未许知”指一般不用功的人未必能解其意。 (编辑:燕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