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济宁--孔孟之乡 礼仪之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15 19:06 大众网 | |
济宁概况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人口790万,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兖州市、微山县、梁山县、嘉祥县、金乡县、鱼台县、泗水县、汶上县等12个县市区,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又是104国道和3 济宁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3.3度至14.1度。 济宁人杰地灵,盛产小麦、玉米、稻谷、地瓜、棉花、花生、果品、瓜菜、畜产品和渔湖产品。矿产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铜、铅、大理石、花岗石等三十多种。济宁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的储量200多亿吨。稀土储量1300多万吨。济宁是山东省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微山湖水面1260平方公里,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北引黄河、南饮长江,储水量达30亿立方米。另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淡水资源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自古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春秋时期五大圣人,即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亻及和人类初祖伏羲、女娲、黄帝、少昊帝均出生于济宁。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省级50处,市级数百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等级最高的孔庙,中国古代最大的人造园林-孔林,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这些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朝拜、寻根祭祖。 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江北小苏州”而著称。旅游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从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年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很快。旅游“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有了很大提高,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游客的需求。2004年我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济宁旅游 济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济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等中国古代五大圣人的出生地。全市共开发旅游景点270余处,其中年接待千人以上景点140余处,重点景区点30余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49处、市级145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重点开发了圣地之旅、修学之旅、休闲之旅、尚武之旅、吉祥之旅等重点旅游线路。目前全市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80家,星级饭店23座,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2处,旅游集团4家。2004年全年共接待境外旅游者10.4万人次,创汇收入1646.9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1.32亿元;全年旅游社会总收入62.69亿元。2004年我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济宁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国人文景观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60余处,市级145处。比较著名的有:曲阜的三孔(孔庙、孔府、孔林)、鲁国故城遗址、黄帝诞生地寿丘、周公庙、少昊(五帝之一)陵、汉碑林;邹城的四孟(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铁山和岗山摩崖石刻、荒王(朱元璋第十子)陵;嘉祥的武氏祠汉画像石、曾子庙;微山的殷微子墓;汶上的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及佛教圣物;济宁城区的太白楼、声远楼、东大寺、岱庄教堂等。其中孔庙、孔府是仅次于故宫的中国第二大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武氏祠汉画像石被誉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济宁的汉碑以数量多、价值高而闻名,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这些名胜古迹,为济宁这块古老的土地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海内外游客探幽访古的神圣之地。 济宁风光秀丽宜人,是亲近自然、流连山水的极佳去处。著名的风景名胜有:峄山、水泊梁山、尼山、石门山、凤仙山、微山湖、北湖、泉林、京杭大运河等。峄山因山势奇特、怪石嶙峋,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孔子在此留下了“登东山而小鲁”的诗句;水泊梁山因《水浒》而名扬天下;石门山是李白、杜甫话别之处,孔尚任寓居于此写成《桃花扇》,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电影《铁道游击队》使微山湖在中国家喻户晓,“微山湖上静悄悄”广为传唱。历史上济宁因运河而繁荣,自古就有“江北小苏州”的美誉,园林、码头、水乡、小镇古韵犹存。自然风景既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有省级旅游度假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类型丰富、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另外,论语碑苑、孔子精华苑、鲁国盛世、孔子研究院、六艺城、孔子文化大观等一批人造景观也相继落成,为广大游客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游览内容。 济宁是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按照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全市形成了四个不同风格的旅游区,即以曲阜、邹城为中心的孔孟文化旅游区,以济宁城区为中心的运河文化旅游区,以微山湖为中心的水上风光旅游区,以水泊梁山为中心的水浒文化旅游区,这四大旅游区构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山”的旅游格局。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济宁每年都要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梁山国际水浒文化节、微山湖荷花节、峄山古庙会等。国际孔子文化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主要旅游节庆活动之一,并已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旅游品牌,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游客的旅游需求出发,济宁市在传统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又设计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新意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重点推介了“孔孟文化、微山湖风情三日游”、“东文西武二日游”和“古运河历史风光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旅游网络。同时还开发了孔子家乡修学游、民俗游、生态农业游、工业游、森林游、武术修学游等专项旅游活动。这些旅游节庆活动、精品旅游线路和专项产品,在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中日臻成熟,深受中外旅游者的欢迎。 济宁市交通通讯发达,为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提供了保证。济宁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北依东岳泰山、泉城济南,南靠汉文化古都徐州,西邻牡丹之乡菏泽,东连万亩石榴园枣庄,是连接华北、华东两大区域的重要通道。京九、京沪、 兖石铁路交叉穿越,四条国道和八条省级干线公路纵横境内,京福、日菏高速公路和新石铁路穿城而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济宁机场可直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新国际机场正在抓紧建设。程控电话直达全国各地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出离济宁都极为方便。 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为济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济宁市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扶持,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旅游布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增加促销的投入,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整治旅游环境,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旅游业得到稳步发展,并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目前,曲阜、邹城、梁山、微山、兖州、汶上等市县已成立了旅游局,济宁、曲阜两地还分别设立了旅游投诉中心和质量监理所,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机构。 济宁经济 济宁是鲁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商品的流通中心,山东省工业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组群结构特大城市。济宁物产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经济实力雄厚。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3.5亿元,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分别增长4.1%、17.8%和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2:44.3:37.5 调整为16.4:45.9:37.7。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农业新增高价值经济作物面积48万亩,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7:33调整为65:3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5%提高到36.4%。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1.8%,提高2.9个百分点;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由上年的68户增加到74户。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超市、连锁、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8.7亿元,增长12.3%,旅游、通信、金融、保险、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市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40.3亿元,增长18.2%。从所有制结构看,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增长3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达到170亿元,占全市工业净资产的5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前景目标:《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是我市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济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经济总量。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1.2万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45亿元、465亿元和390亿元,年均分别递增5%、13%和13%左右。 2、经济结构与效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5:46.5:39,高新技术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旅游社会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城市化水平达到4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9亿元,年均增长12%。 3、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其中国有基建和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3%和15%。投资率保持在30%左右。在全市布局建设100个重点项目。 4、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其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达到85%以上。 5、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2%左右,同龄人口高校入学率达到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文化、卫生、体育、档案、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6、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70元,年均分别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8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74岁。 在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把济宁建成经济强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经营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充实富裕,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