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高考专题 > 正文

高考诚信协议成了一纸摆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06:16 中国青年报

  被询问的18名高考考生中,两人记得签署了协议,两人无法确认,14人对此事一无所知。对这些考生而言———诚信协议成了一纸摆设?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全国723万高考考生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这可算作今年高考的一大亮点,
但是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6月7日中午11:30~11:40,记者在北京东直门中学考场外,无意间问了两名考生是否签署了“诚信协议”,结果他们都表示对此事不太清楚;当天下午1:50~2:20,记者在101中学门外,共向7名考生询问了此事,结果两名女生记得报志愿的时候签过这个协议,另两名女同学说“似乎记得有这么回事”,3名男生对此事没有印象;下午5:00,记者赶到了化工大学附属中学考场,询问了4名考生,他们对此事也是一无所知;6月8日中午,记者在西城区的考场又随机询问了5名考生,他们中有的看了前一天的新闻,知道这件事,但是5人均表示不记得自己签过这个协议。

  那么,这些考生到底签了协议没有,考生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的协议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海淀区的一个考点。该考点的主考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们是在网上填志愿时签的这个协议。”据说,今年海淀区是在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时,必须先签了协议并提交,才能继续后面的程序,因此,报了名的考生都应该是签了诚信协议的考生。西城区的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其实,每个学生都签了这个协议,只是他们没有注意。”原来,他们区的诚信协议是与报志愿的反馈信息放在一起的。考生填报志愿之后,必须签署一个反馈信息,确认所有信息无误。“‘诚信考试承诺书’就在反馈信息的下方,一共3句话。”这位校长说,“信息一旦被确认,考生就要签名,只要一签名就等于把诚信协议也签了”。

  今年,我国的高考考生首次突破了700万人,全国共有11个省市实施了自主命题,这些都使得高考的考场秩序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了。教育部规定所有考生在高考前都要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就是为了广大考生能通过这种形式强化诚信考试的意识,同时,也使得高考能更加公平、公正。但是,在有些地方,协议的签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至少协议的签署者———考生并没有对此留下什么印象。某考点的一位带考老师十分直白:“对这种签法我看没什么用。”

  而事实上,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把诚信签字作为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手段。美中教育联合会主席万毅平几天前曾介绍:“美国人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讲信用,一般在考试之前,学生们都会宣誓,或者签字,表示他不会作弊,这场考试的成绩代表他的真实水平。”

  当然,一个好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变形或流于形式的尴尬。对于这样一种能促进学生讲诚信的好形式,如何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推敲。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反思: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完全可以把“承诺书”做得更醒目些,让考生能郑重地签署这份协议。而实际上某些地方把“承诺书”内容放在其他文件的后面,“承诺书”好像成了“买一送一”的奖励———只要签了前面的,后面一个就同时生效,这样几乎无法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第二,校方在组织学生签署志愿反馈时,是否应该提醒考生,他所签署的文件中包括诚信考试协议,不至于让考生签了之后还稀里糊涂。

  第三,学生在落笔签名之前,应该仔细阅读文件上的每一个文字,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签名,尤其在一个法治社会,个人的签名很多时候具有法律意义。学会认真对待自己的签名权,其实是学会了在现代社会中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

  而另一位北京的老师认为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北京的高考安全保密工作一向严密,考风考纪几乎没出过什么问题,忽略这一纸协议也可以理解”。 记者 樊未晨

  相关专题:2004年高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八国首脑会议8日召开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北京煤矿发生坍塌事故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