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高考学生因考试结果不理想欲卧轨自杀被救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18:17 CCTV《今日说法》 | |
湖南省3位高考学生由于考试结果不理想,竟然想到卧轨自杀。虽然三人最终被及时救起,但他们这种行为背后的问题却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思考。本期节目探询了高考生的压力和内心的苦闷。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今日说法》,欢迎您进入我们今天的节目。我们今天请到演博室的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金盛华教授。金教授,现在到了高考招生的时候了,湖南 2004年6月27日,长沙铁路总公司赵李桥火车站的信号员蔡铁辉当班。上午九点多,他吃惊地发现有3个十八 九岁的男孩儿竟然坐在了车站内一道京广铁路线的铁轨上。3人不停地用手背擦着眼睛,好像是在哭泣。 赵李桥火车站是京广线的必经之地,每5分钟就有一列火车经过,火车密度很大,而且当时下着大雨,铁轨上方的电线电压为两万七千伏,随时有触电的危险。而这3个男孩儿一坐就是三四分钟,情况太紧急了,但是自己又正在值信号班,不能离开岗位。于是蔡铁辉马上向铁路公安报警。 长沙铁路局公安处驻站民警接警后火速赶往现场。民警到达铁轨边上时正好看到一列火车已经驶了过来,大概十秒钟左右就能开到男孩们所坐的位置。民警冲上前抓住孩子们的胳臂连拉带拽将他们拖出铁轨。等警察带着3个男孩刚刚走上月台,一列火车就从他们身后疾驶而过。那么,这3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子应该到了知道危险的年龄,他们为何还要这样做呢? 原来,这3个孩子都是湖南临湘市一所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平常学习都不错,不料今年第一次高考却失利,情绪有些低落,想卧轨自杀。民警就安慰了3个男孩子一番,并通知家长将他们领回。那么,这3个学生后来情况又怎么样了呢?事情发生后的第三天,记者赶赴湖南临湘寻找他们的下落。 我们首先来到这3个学生所在的学校,得知他们都是同乡,考完试以后已经离校回家了。于是记者又接着赶往这3个学生的家乡。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在湘鄂交界处的丘陵深处找到了其中一位学生吴某的家。但是,这位学生的家人对我们很是抵触,并拒绝承认卧轨自杀一事。吴某的姐姐说弟弟是个很开朗的孩子,根本不会作出卧轨行为。 但是记者明明看到吴某的姐姐在领走3个学生时写给铁路公安的领条,说是几个学生因为高考失利欲卧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吴某姐姐解释说,本来自己不想写,但是警察让她写上“卧轨”,她没想到写个条子后果会这么严重。不过,这位学生的家人后来还是向我们说明了他们心中的顾虑和担心,就是怕这位学生因为卧轨自杀这样的事情被报道以后,可能会有学校认为他心理素质不好而拒绝录取,这对他们的未来会造成不利影响。 鉴于家长的这种担心和对孩子的保护,记者就打消了直接采访这位学生的念头,同他的家人聊了起来,得知这位吴姓学生自尊心很强,今年高考考了512分,与他的期望值有一些距离,他本来希望能够考取重点本科,现在只能走一般学校的本科了。火车站的事情发生以后,吴某的家人就一直陪伴着他。他的情绪目前还算比较稳定。 从吴某家出来,我们接着寻找另外一位男生余某,但是却没有能够见到他。邻居说他到湖北亲戚家去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联系不上余某,不知道他现在好不好,心情是否平静了一些。不过,几经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3个学生中的最后一名刘某。但是,在我们第一天到刘某家时,他不在家。邻居告诉我们说他学校老师来电话了,让他不要接受我们的采访,于是他就躲起来了。 刘某的爸爸去年过世了,家里留下了刘某、母亲和姐姐以及4位老人,70多岁的爷爷奶奶,60多岁的外公外婆。爸爸早逝后,刘某就成了家里惟一的男子汉,也使全家人惟一的希望所在。提起刘某考学的事情,他的爷爷就老泪纵横,他是多么希望孙子能够考上大学为家里为死去的父亲争光,但结果却让他十分失望。 为了孙子能够上学,刘某70多岁的爷爷现在天天要放牛、打猪草,孙子今年考了420分,不能上大学了,爷爷的心愿就是孙子能够再复读一年继续考学。而奶奶甚至希望孙子能考到北京去,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学校。刘某上高三,一年需要七八千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得200多块钱。爸爸去世后,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就是妈妈了。为了刘某能够考上学,妈妈起早贪黑地干活,还卖掉了家里的耕牛,可还是不够,就借钱供他上学。 刘某的母亲说,田里的稻谷和家里养的猪就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大约有两千块钱。全家人辛辛苦苦地培养刘某,他本人也很懂事,学习很刻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年高考却落榜了。那么,落榜以后他内心又有过怎样的波动呢?第二天,在记者多次做工作之后,他终于同意了我们的采访,但还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提及火车站自寻短见的事。 不过,刘某还是向我们讲述了他高考落榜后的心理感受,他说当时自己估分估了500多分,可是公布的分数才420分,那一刻他因为极度失望差点晕倒。刘某说,自己在当地的重点中学读书,还是实验班的学生,家人和老师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自己因此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到最后几个月,总是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 除了来自学校的压力外,周围村民对他们的期望与关注,多多少少也让刘某感受到了压力。因为村里没有几个大学生,大家都希望他能考上大学给乡亲们争口气。刘某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一直显得很轻松,好像什么事情都过去了。但是,他最后叹了口气说,虽然在外人面前强颜欢笑,可作为落榜生,自己心里要默默承担着巨大的苦闷。 那么,像刘某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有多少呢?记者来到他所在的学校调查,学校老师见到我们高兴地说,他们今年的升学率是70%。全校600多名高三学生,第一批重点本科能录取122名,但是还有200多名考生落榜。那么学校又是如何对待落榜生的呢?对此,学校的一位负责人说,在高考前他们已经对全体学生做了思想工作,让他们做好两种准备。可是学校一直在回避3个学生曾经因为高考失利想自寻短见的事情。 在校园里,记者还遇到了另外几位高考完了的学生,他们大部分也都是落榜生。他们说当得知自己落榜后感到十分茫然,不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办。记者了解到,今年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大多选择了重新复读,不过对于未来一年自己的命运他们还是有一些不知所措。 对于落榜生,学校很少仔细地安排,他们的大量精力都分配到高考录取率上了。为了争取成为省重点中学,学校上下都在向录取率上使劲,拒绝承认自己学校的3个学生曾经因为高考而差点出意外。家长们也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再提及这件事情。而这3个学生也正努力使自己忘掉那不堪回首的时刻。我们也祝愿他们能够调整好心态,放松心情,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主持人:还好这3学生最后没出事。但是我了解到的情况,今年四川有一个考生成绩特别不理想,留了一封遗书之后就在家里自杀了,这样的事情大概每年在高考之后都能够听到。在记者的调查里面出现凭率最高的一个词叫做压力。我很想知道对于高考生来讲,究竟这种失意和压力来自于什么地方? 金盛华:这是这个故事里面让人感觉到特别沉重的地方就是这3个青年其实是18岁的小孩,他们承受得太多从祖辈到父辈的负担,乃至于村子人的期待都加到他们身上。我注意到有个很重要的情节,她奶奶希望孙子能上北大和清华,这说明他们的期待已经超出了他可能达到的水平。加拿大人说,我们之所以要努力工作,要建立一个美丽富强的国家,就是为了为我们的孩子。孩子是目的不是手段。但是在本案中,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我们能够摆脱现在生活状态的一个手段,而这是孩子不能承受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高考,我在参加高考的时候学校会在每个班的黑板上写上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每天看到这个的时候就觉得压力太大了。 金盛华:我曾经在一个学校辅导高考的时候,我看学校7天都在上课,而且一天到底多少小时没有人能够搞清楚,也许超过16个小时。所以我当时就告诉校长,明天正好是星期天,把同学们来出去到郊外放松一天。我就说了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孩子们长时间鼓掌不息。学校的做法已经让孩子们绷紧到失常的程度。 主持人:这3个孩子现在有2个打算上普通高校的本科,还有一个打算复读。我们也知道现在办学应该是多渠道多方式,比方说有民办的大学,或者如果高考落榜还可以自考,如果上不了本科可以上专科,以后还可以去续本。如果分数特别低还可以去上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说对于学生来讲,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很多途径和渠道。 金盛华:其实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包括中国最紧缺的人才其实不是看起来是通才的大学生,而是技术型人才,就是在一个方面有独到技术,所以现在高职时代到来了。当然我们的高职在水平上和专业化上、技术特征上还需要提高,所以珍惜生命,未来的路会更加宽。 主持人:咱们刚才一直在讲的是制造压力。那么对这些落榜的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帮助才好? 金盛华:我们对这些落榜的学生要有好的心理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也许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也许是扭转学校这种急功近利,只以升学率只以成功来论英雄的评价体系。 主持人:您所指的支持系统就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建立起的就业辅导体系。其实在高考之后开通1——2个月的支持热线,就可能对面对逆境的孩子形成实质的支持,帮助他们安度这个非常时期。对于高考落榜生来讲,如果要让自己快乐的生活,首先要走出自己的心结,如果要让他们走出心结,麻烦家庭社会学校不要再把高考当作孩子们惟一的出路,不要再给孩子们施加太多的让他们无法承担的压力。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 相关专题:2004年高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