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中国MBA创造神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9:38 中国财经报道 |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播出节目《中国MBA创造神话》,以下为节目内容。 有人说,它是点石成金的魔杖、是教育改革的先锋;有人说,它是跻身名流的台阶、是商业炒作的产物。告诉你被光环笼罩的MBA们最真实的故事。 第一集 MBA创造神话 手持商界VIP入场券 青蛙变成王子,百年世界名校哈佛 塑造人才精英。 主持人:欢迎各位收看中国财经报道特别节目《中国MBA解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知识青年的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0年代学英语,80年代考研、出国,90年代进外企,现在最时尚的就是读MBA。MB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它从北美到中国只有10几年的功夫,在不少人眼里,它就像新时代的科举考试,考上MBA就可以一跃龙门。那么MBA,能给这些年青人,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什么呢? 2005年的贺岁片,让人们又多了一句流行语“21世纪什么最貴――人才”。MBA无疑是这个时代含金量最高的人才。 清华MBA:“我非常高兴在今天能够实现我的梦想。” 清华MBA:“增强了职业竞争能力,提升了自己。” 清华MBA:“从长远来说我希望能做成业界领袖。” 毕业典礼刚结束,清华大学的礼堂中,又有200多MBA为自己的人生履历,加注着金灿灿的标志。当导师为他们将学位帽上的流苏扶正时,美好前景也在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北大MBA:“毕业以后我还是希望到跨国公司去工作,现在我已经得到了IBM公司的工作机会。年薪大概是15万到20万之间吧。” 北大 MBA:“我现在是拿到微软的一个工作机会。” 北大MBA毕业生曾凯旋:“主要是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比较详细的讲,你以前接角的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小部分,现在你念完这个(MBA)以后,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后销售连成一个整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决定话语权。当今世界影响社会的经济领袖们,不同的语言、肤色、成长环境,却几乎都拥有共同的教育背景——MBA。 哈佛商学院副院长Warren McFar Lan:“世界500强CEO里头有三分之一有MBA学位的,像通用电器,通用汽车,大公司里头有很多哈佛毕业生。美国很多风险投资的企业在硅谷,其中百分之六十公司的CEO是控制在哈佛的毕业生手里面。” 无数商界人士的成功案例,似乎都在重复着同一个传奇:MBA就是童话世界中让青蛙成为王子的魔咒;MBA学历就是成为商界的VIP入场券。VOLVO卡车公司中国区总裁吴瑜章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中主人翁。他自幼随父母去了美国,大学毕业后回国寻找发展机会。在一家美国公司做了七年后,他感到原来学的东西不够用了。 VOLVO卡车公司中国区总裁 吴瑜章:“因为我在大学是学计算机硬件和市场学的,开始的时候觉得还是够用的,但是后来就觉得不是特别够用的时候,就回到学校学了一个美国新泽西洲立大学的MBA,然后通过学习这个MBA,然后再回过头来接着发展。” 获得MBA学位的吴瑜章,再次回到中国。仿佛一个初涉江湖的毛头小子,巧遇高手点拨,闭关修炼成绝世武功后,再现江湖,准备大显身手。于是他选择了刚进入中国市场的VOLVO卡车中国代表处。1997年,VOLVO卡车在中国的全年销售是27辆。 VOLVO中国区总裁吴瑜章:“因为我们当时资源很少,能力几乎没有,我们就两人,公司给了87万人民币的市场费,能够干吗用呢,你去跟一个特别强壮的对手打,根本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撤到一个敌人没有的地方,” 利用MBA学到的知识,吴瑜章对中国卡车市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制定了全新的销售战略。此时正逢中国公路建设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VOLVO卡车在中国市场开始有了一席之地。凭着出色的业绩,七年间吴瑜章由市场副总监做到了公司中国区掌门人。为了回报MBA教育带给他的成就,目前吴瑜章已经在北大国际MBA学院兼职讲课。 VOLVO卡车中国区总裁吴瑜章:“我个人认为MBA教会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流程,而且是从何开始,这个非常关键,你看很多人,他主要就是谈这个机会很大,那个机会很大这个又怎么好了,那个又怎么好了,我说光那个好,跟我们是没有关系的,只有在我们具备了去抓住这样机会的资源,在这样的资源里培养了能力,然后再去抓我们这个资源能力配起来能够吃得下的这些机会,才能形成我们说最后的成功和财富。” 潘耀坚,北大国际MBA的教授。20几年前,他只是香港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从欧洲最顶尖的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后,潘耀坚顺利进入了在国际上富有盛名的美林投资集团。10几年的奋斗使他最终登上了美林集团亚洲地区的最高职务。潘耀坚说,是MBA改变了他的人生。所以,如今刚四十出头的他要选择退休,投身于教育工作。 美林集团亚洲区董事长潘耀坚:“既然在很好的公司做了这么久,所以我觉得是差不多了,因为我觉得要放一点力气在教育方面,我觉得要起码10年,15年才可以看到成绩,所以现在差不多。应该我现在四十多岁,将来未来十年十五年还有力量的时候希望可以在教育界方面做一点事。” 从事MBA教育工作,潘耀坚想把他10几年来在投资银行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弟子们,让那些拥有金融理论知识的学子们,更多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而潘耀坚所在的美林集团,也在最近捐献一笔资金,来赞助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的一个两岸三地的MBA学生合作项目。为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华人,提供共同运作经济项目的实践经验,促进大中华区的金融合作,是他们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美林集团亚洲区董事长潘耀坚:“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我就把他放在一个小组,看看他们怎么样可以互动,然后把最好的报告写出来。” MBA教育,1908年诞生于美国东部名校哈佛大学,当初的建造者只是将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商学学科来设计的。以他们100年前的眼光来看,也许并没有预测到MBA会对今后的世界,特别是学生们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哈佛商学院副院长Warren McFar Lan:“1908年,我们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只有五名教授,非常少,由于哈佛大学意识到,他们可以有好的法学院,可以有好的医学院,所以他们相信在商业界也同样需要这种学院。” 虽然东部不少长青藤学院都相继成立了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在成立了许多年后,即使在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20世纪初期,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到1918年的第一次时间大战期间,学院只剩下了18名学生和三名教授,甚至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任院长。 哈佛商学院副院长Warren McFar Lan:“重要的改变是从1924年开始,从那个时候我们引入了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从那个时候开始MBA的教学更强调实践的那一方面。” 以实践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给哈佛带来了生机。二战结束后,一批退役军人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伴随着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这批人在毕业后几十年的工作中,让美国的商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哈佛商学院1949届的 为例,其中的毕业生超过1/3成为大企业的CEO,从此奠定了以哈佛为代表的MBA在商界不可动摇的地位。 哈佛商学院副院长Warren McFar Lan:“一个世纪以来,哈佛培养了许多商界领袖,他们改变了所在的企业,甚至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哈佛的调查报告显示,从他们商学院毕业的MBA,25年后,有30%的人成为企业的CEO或公司合伙人,20%的人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即使在美国失业率高达7%的经济萧条时期,哈佛的MBA毕业生,每人手头都拿着好几份聘书,从容地挑选着年薪10万美金以上的工作。其他名牌大学的MBA们,情况也大抵如此。 中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美国它是一个发展很早的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它的这样一种对MBA的市场需求,实际上能反映一种市场经济结构对管理人才的一种需求,现在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差不多是十万人,大概到80年代末以后,到90年代初以后它就到稳定了,每年十万人左右了,但是这个数大概占它每年授的硕士学位的20 %以上。” 中国了解MBA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1981年,46岁的成思危已经是国内知名的化工专家,当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作出“攻读MBA,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的决定时,国内的同事和朋友们的反应更多的是疑惑和不解。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我当时决定去美国学MBA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我觉得,中国的科学技术固然落后,管理更加落后,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学技术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 正像成思危当初预测的那样,市场经济大潮涌向中国,人们终于发现,要想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不被淘汰,除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尤其重要。美国的研究发现,社会对MBA需求的增长,总是跑在GDP增长的速度前面,这在美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规律。 中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就1974年的时候,他(美国)的GDP大概是1。41万亿美元,中国的GDP达到这个数的时候是2003年。美国在1974年的时候,他的MBA招生,授予MBA学位的人数大概是多少呢,大概是33000人,在1974年的时候,那么中国在2003年这一年,授的MBA学位其实是大概只有一万人左右。” 按照这个简单的类推,即使在今天中国的MBA人数,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管理人才的渴望。清华大学的统计数据就显示,他们MBA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比其他专业的硕士要高出15%左右,还有更多晋升的机会。虽然MBA的数量,离社会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所幸的是,当年MBA教育的先行者们,在经济转型初期,艰辛播下、精心呵护的MBA火种,终于出现了燎原之势。 下期节目预告:层层选拔,千里挑一,远渡重洋,耗费巨资,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那种压力,哪块松懈都不行,首届中国MBA回国后却发出一封求助信…… 欢迎明天同一时间继续关注《中国MBA解密》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至22:25(首播) 周五: 23:15至23:3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至09:58 (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