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民主与法制时报评论:何不先下一道“罪已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1:29 民主与法制时报

  看了教育部的新节目单“决定今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7月14日《新京报》)的消息之后,我不禁哑然失笑,暗自佩服教育部不愧为全国高智商人士的荟萃之处:这一“决定”既掩饰了“腐败习气已侵入低年龄阶段”的真正原因,又向社会展示了自己反腐败的正面形象,可谓一箭双雕。只可惜在射出这“一箭”时忘了古人关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忠告,结果“双雕”能不能落下来尚未可知,倒是先把自己再次拉到了“为什么腐败习气会侵入校园”的聚光灯下。最后究竟获得掌声还是嘘
声,就由不得自己了。

  按照教育部说辞,原因主要是有两条:一是“青少年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二是“某些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和侵害公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对他们的影响”。第一个原因是老生常谈,由于它始终无法解释整天浸润其中的“西方青少年学生”何以能够刀枪不入,天然具有免疫力,所以没有一驳的价值;第二个原因应该说点到了问题的实质,但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主语,即没有说明是“谁”的“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和侵害公众利益的腐败现象”。而在我看来,由于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人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都不可能比教育系统更大,所以这个“谁”便只能非教育部莫属了。

  其实,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已经用“炮轰”的形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在“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下,10年来教育系统通过提高学费、“卖考分”等方式,聚敛了大量财富,跨越式地达到并越过了“小康”阶段。尤其是重点中小学制度,使得学校方面可以很方便地以“择校费”的名义大肆敛财。用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话说,“这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2004年11月9日新华网)。这种制度化的腐败首先使青少年学生学会了虚伪,让他们明白了怎样做可以以社会公益之名行一己私利之实。而且这种“侵害公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对学生当中的大多数人是有切肤之痛的,想不受影响都不容易。

  如果说“乱收费”还可以用“决策失误”来掩饰的话,那么老师师德的普遍下降,教育部就更难辞其咎了:在一些学校里,老师上课不用心,下课办培训班,收受家长的礼物,暗示甚至明示家长请客、办事,等等,否则,孩子就会受到“另类照顾”。以至于在许多地方,教师“园丁”的美誉竟被“眼镜蛇”的恶谥所代替。这些情况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不过,尽管说了这么多刺耳的话,我还是相信教育部关于“反腐也要从娃娃抓起”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中国德育的规律从来就是“身教胜于言教”,教育部如果真的想让这次“廉洁教育”收到实效,就不能摆出一副“一贯正确”的样子上来就要教育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而是应该先下一道“罪己诏”,深刻检讨一下自己近年来在这个领域的错误、失误,然后再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便于公众监督的措施。我坚信,只要教育部以及教育系统的官员能够廉洁,并且不出现只顾部门利益的制度化的腐败,则老师的廉洁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而官员和老师在廉洁方面如果都不存在问题,则学生的“腐败习气”问题的也就会迎刃而解了——不知教育部以为然否?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