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中国财经报道:怎么让每个人都上得起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1:48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8月8日播出节目“怎么让每个人都上得起大学”,以下是节目内容:

  主持人:刘艳春,今年高考她考出了639分的好成绩,然而高兴之余,她开始为上学的花费着急,在每年的7、8月份,大家谈论最多的就要算考大学这件事了,先是关注成绩,而后就是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最后很多家庭免不了要算一笔上大学的经济帐,准备一笔上
学的资金。最近教育部规范高校收费,普通专业每年不超过六千元的消息传来后:我们得知北京的高校,除了艺术专业每学年收费万元左右外,普通专业收费一般在5000元、5500元、6000元三个档位。那么不超过6000元的学费,对于这些子女即将上大学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大学花费知多少?

  这两天,对于家境贫寒的黑龙江省勃利县的刘艳春来说有喜有忧,高考考出639分的优异成绩让她特别高兴,但是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为凑足上大学的学费而发愁,父母都是农民,姐姐已经在上大学,家里只有15亩地,收入不多。看到家里的经济情况,她在高考后马上打工筹集学费,在一个家政中心的帮助下,她开始做一名小区钟点工,每月收入240元,学校的老师也给她介绍了晚上为人补课的工作,一个月也可以拿到500多元,虽然忙点、累点,但一个月七百多元的收入,让她离大学校门更近了一步。刘艳春告诉我们,现在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同时各地也陆续实施了很多对贫困学生上学的优惠政策,这对她走进大学的殿堂都会带来很多帮助。跟家境贫困的刘艳春相比,刚毕业的北京大学学生王天算是非常幸运的,家里的经济条件让他不必为学费发愁,然而当我们问到这四年他的花费时,他马上算了一下,这一算不要紧,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大学毕业生王天:“学费是4800元,然后双学位1000元,住宿费1020元,然后生活费是一个月是700元,这样一年算下来的话,要15000元吧。”

  王天说,这四年的花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交给学校的学费、住宿费等等;还有一部分日常生活支出,像伙食费;另外一类就是自己上培训班,买书等等。每年大约15000元,但这只是王天自己的算法,他的父亲给出了不同的数字。

  王天的父亲:“要是说一个大概数字也就是七万五到八万五,这四年,平均一年差不多两万。花销也是基本上也是够。然后其它的就等于是如果有一些大开支,比如给他买个笔记本电脑什么的,那就是等于是从“国库”里面提出来点。”

  显然,王天可能忘了他自己零零碎碎地又花了很多钱,比如王天还是学校乐团的团长,事务繁忙,每个月光电话费就有两百多块钱。王天的父亲说,以前他特别喜欢旅游,现在为了让儿子上大学,最近几年就一直没有出过远门。好在儿子很争气,今年被保送在北大读研究生,现在研究生还没有收太高的学费,可以暂时缓口气了。

  主持人:王天的父亲戒掉了自己多年的旅游爱好,一个工薪家庭要供一个大学生上学,看来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有人算了这样一笔帐,2004年全国高校学生的人均学费在5000元左右,再加上食宿等生活费用,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花费约1万元,4年大学需要4万元。而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9422元和2936元。就是说,供养一个在校学习四年的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年多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年多的纯收入。那么面对这个差距,该怎么解决呢?

  怎么让每个人都上得起大学?

  最近一家教育研究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大学每年5000元以上的学杂费收费标准,71.6% 觉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贵,56%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的大学学杂费收费标准为每年3000~5000元。

  那么这组数字存在的差异说明了什么呢?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黄卫华:“你农村的人均家庭收入,根据统计数字大概是2300块钱左右,2200多,那么按一家三个人算的话,你2200乘以3,你现在一个学生收6000块钱,就意味着农村一家全年的收入除了支付6000块钱的学费之外,所剩无几了。你还有住宿费呢是不是,你还要吃饭。”

  面对这种情形,专家告诉我们,近些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各方面来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的问题。很多贫困学生不会再为上学发愁。

  大学毕业生:“班里还是有这种特困生的,但是他们都可以得到银行的助学贷款,学校方面有些方面也给一些这种减免政策,比如说他们可以担负楼道的一些管理工作可以从中挣取一定的费用,可以缓解一下自己在经济方面的压力。”

  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从从2000年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审批贷款学152.9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122.53亿元。教育部近日要求高校要继续实施并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予以资助。各地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来逐步完善奖、贷、助、补、减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生顺利上大学。

  从今年起,福建省政府设立高校“政府助学奖学金”,每年筹集9000万元资金,解决8万多名贫困大学生生活补助。

  贵州省政府每年拨专项经费600万元设立“高等学校困难学生助学奖学专项奖金”,每年奖励20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

  河南省继续实行“特困生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特困生每月生活费不低于150元。

  北京市每年安排300万元专款,用于市属市管高校特困生补助。2005年市财政将补助金额增加到1000万元。

  主持人:今年8月1日,教育部开通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投诉电话,(010)66097980。督查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8月1日至9月15日期间,教育部将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接听投诉。考入各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如果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发现学校未同时寄送贫困生资助政策有关材料,特别是没有介绍“绿色通道”政策,或没有寄送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制的“国家助学贷款指南”;开学报到时,发现学校没有建立“绿色通道”,将贫困家庭学生拒之门外;进入学校后,发现学校没有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均可拨打这部电话进行投诉。

  这对贫困生刘艳春一家来说,真实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们发现,与此同时,大家开始关心这样一个问题,高校收费制度如何产生?所收取的学费又是如何使用的?人们对于高校收费改革有哪些建议呢?

  高校收费用到哪里?

  在1978年恢复高考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免费上大学”的政策;也是这一年出现了“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大学生;1984年,普通高校开始招收委培生,委培生或其委培单位缴纳部分培养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可以在计划外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1989年,国家教委、物价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布文件,对“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除师范生外)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其中学杂费每年100元,住宿费每年20元;1990年,自费生完全纳入国家计划,但严格控制招生数量。

  全国高校开始较大范围推行招生收费制度的改革是在1992年6月,当时学杂费占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开始大幅度上升,由1992年的4.34%跃升为1993年的12. 12%。19 97年,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高校收取的学费最高不得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

  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那么这些收取的学杂费做什么去了呢?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黄卫华:“一个是发工资的部分,就是员工的工资。第二个,是盖房子买设备的部分。第三个,是日常的支出的这一部分。大概是发工资的部分是占40%,然后盖房子买设备的部分占35%,其它的日常支出是25%。”

  这里需要提示的是,这几年的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基本建设费用、设备购置的支出比较大,需要大量资金的补充,但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发展来说毕竟是一件好事情,这些增加的教学投入,对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来说,又是必需的。

  《财经时报》副总编辑钮文新:“而我们要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我们需要我们的人才和美国有同样的水准,那你教育投入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你需要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然后哪部分由国家来出,哪部分由学生自己来出,你要达到这样的水准,你恐怕必须要这样的投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主持人: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之,去年10月到英国专门考察了它的高等教育,他说,当时英国学界和舆论界举国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大辩论:讨论从2006年开始,所有大学将取消国家统一学费收费标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国际上大学收费情况如何?这对于我国的高校收费体制有什么启示吗?

  国外兴起高校收费与投资改革

  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我知道他们(英国)改革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他们去年他们发了一个绿皮书,这个绿皮书一个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从2006年开始国家取消统一学费制度,实行差额学费制度,学校有权自己定价,这在英国典型的福利国家发源地,这是重要的一场福利制度改革的这么一个举措。”

  郑秉文说,英国大学几乎都是公立大学,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政府拨贷款,二是学费收入,三是外部资源。所谓外部资源包括海外学生学费、项目咨询收入、社会培训与短期课程等等。战后初期,政府拨款是三项资金中最主要的来源,随着大学支出的不断扩大,这个比例逐渐“颠倒”过来:国家财政投入占其比例越来越小,“外部资源”份额越来越大,不过这项变化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传统上的观点,还是认为高等教育应该由政府主要来投资。

  在英伦三岛激烈讨论的时候,美国的高校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全美在校大学生共计1800万人,其中公立大学学生占80%。许多著名公立大学的资金来源中,州政府的财政拨款比例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社会筹资比例越来越大,大约占其一半以上。

  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这些公立学校就感觉到很冤屈,说你不让我收费,可是你给我的经费又不足以够我支出。那么他们纷纷向自己的州政府,提出申请说你干脆你给我松绑,给我政策,让我放开了,让我自己定价,让我自己去招学生,你不要给我定名额,让我自己去定价不要管我,我作为交换条件我也不要你的财政拨款了。”

  在整个2004年,美国公立大学获得“企业地位”的私有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郑秉之认为,英美高校的改革逐渐将高等教育从一种纯粹的公共事业,演变成一个由国家和市场混合提供的半公共事业或者准公共事业。在他个人来看,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化,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就是实行差异化的收费标准,让每个人都上得起学。

  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就好像我举这么一个例子,就是民工穿一套西服可能五十块钱或者几十块钱一套西服但是他能穿得起,那么外企的老板,或者中国的大企业老板CEO们,他们穿一件衣服可能是五百五千甚至是几万块钱,也就是相差一百倍甚至一千倍,同一样的东西,差距上百倍,上千倍,可是他们都能消费得起。”

  主持人:采访中,一些专家认为,大学收费改革在全世界各国正处于尝试阶段,这是一个难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应积极跟踪其改革动向,探索高教收费的改革途径。

  《中国财经报道》浪费警示

  主持人:今天浪费的警示,我们把目光转向河南煤矿产地平顶山,这位平顶山的王先生给我们发来短信说,在平顶山市石龙区平煤集团高庄矿居民区,和周边的村子存在着严重的私扯电线的现象,他们从矿区内拉来电线,作饭烧水全都用公家的电,据说电线东拉西扯已经分布得象蜘蛛网一样密集了也没人管。如果这个现象属实的话,我们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杜绝肆意的浪费电现象。创建“节约型”社会,每个市民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欢迎观众朋友们继续发来短信参与这个环节,把身边的浪费现象告诉我们。

  主编:赵 悦

  记者:殷洪生 胡旭萍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 (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