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高考加入社会服务分 高校称难操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3:05 新京报 | ||||
本报讯(记者张剑锋) 高考成绩应加入社会服务分和创新特长分,让学生更多地认识社会,培养特长。记者昨日在全国政协科技组讨论会上了解到,殷鸿福委员建议以此改变“一卷定终生”的局面。
社会服务分可占到高考分数的20%-30% 殷鸿福建议,在今后的高考中,应补充单一的(或书面的)知识性考试,可尝试将高中各科教学中的经常性考试成绩列入,结合平时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社会服务进行面试。 殷鸿福的提案介绍,在美国,参与社会服务的履历和能力是名校录取学生的主要标准之一。社会服务不同于三好学生,是指在社会上做过多少义工(如在医院、街道工作以及帮助老弱病残福利事业等),做过什么样的社团工作,对社会和人生有什么经历。 殷鸿福建议,对那些在穷乡僻壤生活过、为西部农村教育服务过的学生,应给予高分。整个社会服务分可占到高考分数的20%-30%。 殷鸿福委员坦言,设定分数可能使学生从事社会服务带有功利目的,但通过这种强制性的诱导,可以使这些“小皇帝们”能更多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学生不必每门科目都学得一样好 殷鸿福还建议形成各专业招生的基本模式,强化天赋和创新精神,改变平均主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发展途径,而不必每门科目都学得一样好。“对一些学生来讲,有些科目永远也学不好”。 殷鸿福认为,创新特长分可占到高考分数的5%—10%,对一些世界冠军或发明专利获得者可进一步放宽。 殷鸿福建议,可降低高考题目的难度,扩大按考分标准录取的数量,使高校能在其中进一步按照另两项标准选择录取学生。消除单纯从最高分数向下划线的录取标准,使优秀学生达到录取分数后,有余力去发展做人应有的心智、道德和体格,不再只争考分上的档次。 推行阳光录取和失信惩戒防止作假 殷鸿福也注意到,社会服务分和创新特长分数一旦确立,肯定会冒出各种假证明或“条子”,来攫取这两种分数。所以,与此同时还要推行阳光录取和失信惩戒,利用网络等将学生的得分公示,发现造假者按作弊论处,并可建立作伪学生档案备查。 ■高校反应 “社会服务应是公益行为”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认为,高考加入社会服务分愿望好难操作 本报讯(记者张剑锋)昨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宗光表示,关于高考加入社会服务分的问题还没有考虑过。 王宗光说,一直以来不断有人提出改革高考制度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现有制度更合适的制度设计。当然这不意味着必须维持现状,实际上,现在已经着手在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在考查考生素质的基础上,来考量其知识掌握的情况,以更好地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关于考查学生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情况,王宗光表示,包括上海交大在内的重点大学都开展了自主招生试点,拥有一些招生自主权。现在已经有些方法上的变化,比如学生申请—中学校长推荐—面试,然后再选拔出来参加全国统考。今后可以考虑在自主招生这个环节加入并强化对学生社会服务情况的考查,包括学生进行社会服务的经历、与人相处的情况等。 对于在高考中加入社会服务分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认为,愿望虽好但很难操作。 他说,怎么把社会服务量化为分数呢?60分的社会服务和50分的如何区分?中国这么大,考生这么多,单纯的高考已经很复杂了,再加入这些内容,岂不更加复杂。 李延保说,社会服务本来应该是公益行为,如果加入高考中,容易将其演化成功利性行为。在公益事业中,无名英雄也许更值得尊敬。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