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7月15日10:26 综合

分享

  原标题:这个资讯APP找到了100个失踪者,真的不是不务正业

徐一龙/文

  作为一个前记者,我完全没有想到,当我转入科技公司后,才真正地触摸到“走失者”这个社会问题。

  找到100人

  “警戒线”是在7月10日12点37分拉起来的。

  这一刻,安徽桐城救助管理站传来消息,今日头条推送的一条寻亲信息,帮助他们站内的一个患有精神障碍的女士找到了家属。这是头条寻人项目找到的第85个人。

  头条寻人是今日头条的一个公益项目,用地理弹窗的方式,将寻人启事精准弹给失踪者所在地,帮助找人。

  几天前,我就告诉我的同事,务必在找到第85个人时通报下。头条寻人曾经有过一天找到五人甚至六人的记录。第85人,意味着,我们随时会迎来成功寻人100人的时刻。

  4天后,这一刻到了。7月14日16时35分,今日头条的一个寻人推送,帮助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50多岁的中年男子找到家人。

  如果5个月前,有人说,用弹窗寻人启事的方式可以找到100个走失者,我一定不会相信。

  可这一切,就在这150天内发生了。

  这100名走失者中,有6成以上是老人。

  10多年的记者生涯,让我自诩了解社会的种种问题,而头条寻人揭示的老年问题,则远远超出我的意料。

  如果说记者的使命是发现问题,而科技公司的工作则让我们第一次具备了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与一篇报道引来无数关注相比,可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从孩子到老人

  在头条寻人找到第10多个走失者时,我们基本确定这是件靠谱的事情,公司的很多同事都很兴奋,也有很多人挺奇怪——干嘛要做这么一个事情。我也受命写了一封全员信,解释头条寻人的来龙去脉。

  2014年6月,张一鸣(今日头条创始人)召集几个同事开会,商量是否能使用精准地理推荐的方式,帮助寻找被拐卖的孩子。

  今日头条本质是一家科技公司,它有能力把客户端内数以万计的信息识别清晰,分门别类自动推荐给不同的人看,也能按照地理位置将本地信息推荐给本地人看。公司希望利用这种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儿童被拐卖的信息推荐给失踪地点的人去看,帮助找到孩子。

  在此之前,好几家互联网公司都试图用科技的力量,帮助找被拐卖的儿童。而儿童拐卖的话题已经热了好几年了。包括我,也一直认为贩卖儿童在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过,我在这个会上表达了悲观的意见——获取儿童失踪信息太慢了。家长单方提供的不能认定真实,警方确认的一般会在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几年前,儿童失踪还需要24小时才能立案),遇到职业人贩子,别说几个小时,一个小时后,人去哪了都找不到了,怎么进行地理精准推荐?推给谁啊?

  果然,我们进行了调研,确认难以得到大量及时信息。在调研时,我们结识了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宝贝回家主要搜集长期寻亲信息,也有少量即时儿童走失信息。我们确定了策略:将宝贝回家提供的即时走失信息,用弹窗的方式,将寻人启事弹窗给当地用户。

  作为一家很在乎数据的科技公司,我们很满意,这些弹窗的点击率都不错。可是从来也找不到人。这一弹,就弹了大半年。直到阴差阳错的迎来转机。

  今年大年初二中午,我们的一个实习生从微博上看到了一则老人走失的寻人启事。在与家属联系确认后,我们决定试着弹窗这条信息到失踪地点廊坊市。老实说, 如果不是春节期间值得弹窗的新闻太少,这条寻人启事完全不会被弹出。

  结果,不到四个小时,家属接到两名目击者的电话自称看到过老人,按照目击者指示的地点,家属真的找到了老人。

  这是个让我们振奋而又狐疑的好消息。是不是关于老人的寻人启事,用地理位置推给周边用户看,更有作用?

  事实上,在与宝贝回家的合作中,我们已确认了两个基本事实:1。儿童失踪信息非常少,常常一周最多两三条。2。儿童失踪更多发生在农村,其中大部分是溺亡事件。也就是说,当孩子被发现失踪时,大部分已经身亡。

  转向老人呢?事不过三,如果能找到三个老人,寻人就是可行的。

  当我们转向老人时,多少有些诧异,原来网络上老人的走失信息居然那么多,几乎十倍于儿童。与经常有营销账号捏造儿童走失信息不同,这些寻找老人的信息,基本都是真实的。

  一个,两个,三个。完全相同的情节不断上演——老人在某地失踪,我们在某地周边弹窗老人的寻人启事,有人收到弹窗后发现自己看到过老人,给家属打电话,家属找到老人。

  我们终于确认,用地理位置找人这件事完全可行,不过,不是儿童,而是老人。

  被低估的失踪者

  为什么是老人?

  因为老人走失是一个高频事件,而儿童走失相比而言,是一个非常低频发生的事情。

  是的,这与人们的关注点与印象完全倒挂。儿童失踪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老人失踪。

  老人走失多,与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息息相关,中国有超过1亿的65岁以上老人,有近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都是高危的可能走失者。

  虽然做过很多年记者,但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实,几年前,我间接遇到这样的事——我的一个前同事的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他不得不常常请假去寻找母亲。

  当头条寻人开始展示寻找老人的能力时,我身边的两个同事,也给我讲述了他们的经历。

  一个同事的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经常走失,他不知多少次在家乡的小镇里寻找奶奶,好在,小镇不大,人们互相认识,老人总是能被找到。而另一个同事的爷爷,则在一次失踪后,永远消失在北京的人流中。

  是的,儿童失踪事件很重要,但老人失踪对一个家庭的重创也绝对不轻。

  为什么老人走失,可以用地理位置弹窗寻人启事的方式找到?

  我们做了仔细分析。

  第一, 老人活动能力有限。走失后,不会离开失踪地点太远,地理位置弹窗,可以精准地动员周边人帮助寻人。

  第二, 老人不像孩子那样有被拐卖的危险,只是纯粹的暂时找不到家。

  当看清楚这些规律时,我们已经不需要更多成功案例来证明了。(后来,我们发现头条寻人对精神病患者也有效,同样命中以上三点:走失较高频、活动能力有限、无被拐卖风险。)

  头条寻人开始有更多人知道时,公司的同事有过争论:要不要强调头条寻人能找到走失老人,会不会把这个项目窄化了。

  最初,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啊,因为这是我们的特色。后来想了想,这个回答不好。更合理的回答是:在所有走失人口中,老人走失是最多的,当我们无差别帮助走失人口时,老人占的比率也最多。

  “无差别”是问题的关键,而在现实中,人们则是“有差别”的将注意力放在儿童走失事件上。更多的互联网寻人平台,很少去寻找老人。

  如果我们也不去寻找老人,我们永远不知道,老人走失后,会发生什么。

  比故事更令人难过的

  这三个故事,只有我们知道。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武汉。

  5月30日,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在外出时走失了,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但平时有能力自己回家。那天下午,下起了瓢泼大雨,家属一直等不到老人回家。第二天,老人家属联系了我们,我们对这个寻人启事做了定向弹窗。6月2日清晨6点9分,家属发来微信,老人已经找到了,但是已经离世了。

  通知家属的是警察,他们接到报警,将一名无名老人的尸体送到殡仪馆。一名警察收到了今日头条的寻人弹窗,无名死者,才回了家。

  虽然人已经不在,家属还是对我们一谢再谢,“如果不是你们这个平台,我们连最后一面也无法见到”。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安徽灵璧。

  6月20日,一个73岁的老人从家里走失了。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之前有过走失的先例,家里人本来准备给他配上GPS定位器,但老人状态恢复了正常。这个打算就被没提上日程。

  在推送了这条寻人启事后,我们等到了家属的电话。老人去世了,在离家30里远的一个土沟里被发现。老人性格很固执,他的孙子推测,老人在寻找家的路上越走越远。由于身上没有明确的外伤,家属怀疑老人饥渴而死。

  ——第三个故事在北京。

  这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甚至没有真正地离开过家。家属后来在小区的地下车库找到了老人的尸体。他们调看了录像,神智已经糊涂的老人和一个女孩一起乘坐一个电梯,女孩帮老人按亮了到地下的按钮。老人走出电梯,彻底迷失在地下。老人的女儿是在几天后才与我们联系,她做了很多心理工作,包括原谅了那个按亮通往地下电梯按钮的女孩。

  我们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走失的老人不会像孩子那样有着被拐走的危险,可他们和孩子一样,毫无防御能力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小小的可能没有敌意的举动,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而更严重的事情是,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这些故事,不了解那些家庭的伤痛,也不了解老人走失对这个社会到底是一个多大的事情。

  在头条寻人项目启动之初,我们试图弄明白我们在解决的社会痛点,到底是什么模样。现有的资料、报道、数据,匮乏且互相矛盾。我们无法知道每天大概有多少老人走失,无法知道阿尔茨海默到底在起到什么作用。我们隐隐感觉到,贫困问题与老人走失有关,空巢家庭与老人走失有关;还有互联网的普及,在大城市,寻找老人的信息更多,但阿尔茨海默病并不去看一个人的户籍。可能的事情是:小城市或乡村的老人走失事件,因为没有上网而被淹没在日常生活中。

  这已经超出了一个调查记者能查清事件的能力了。为了弄清这一切,我们委托了一个专业科研机构,用社会学调查的方式,去了解老人走失状况。

  做对的事情

  貌似,我们越来越有点“不务正业”了,从一个资讯客户端内容运营者,变成公益人士。

  这几个月,我在朋友圈发布的关于头条成功寻人的消息,最高频出现的评论是:功德无量。不过,在“做对的事情”和“做善的事情”的两种感觉中,我们更中意的是前者。

  这一点,我们严格按照一个科技公司的流程,做分析、做测试、测试成功、上线产品。

  头条寻人能找到100人,就是在做一系列对的事情,最成功的就是启动反向寻人,与民政部救助管理站的签约。

  头条寻人最初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家属,最常见的场景是:老人走失、家属求助、发布弹窗、寻人成功。但很快,我们发现了另一类不同的情形。

  第一例发生在河南濮阳,一个警察将一名迷途老人送到当地救助站后,收到了头条发布的寻找这个老人的寻人启事。警察马上联系了家属。

  同样的事情反复上演了几次,我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救助站上。一部分老人走失后会被送到救助站,如果从救助站获得这些寻亲信息,在发现老人的地方推送寻亲信息,这种反向寻人,也有可能帮老人回家。

  我们试着与一些救助站合作,弹出寻人信息,马上就出现了多起成功的案例。为了让这种合作更为稳固,我们开始与民政部进行沟通。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7月4日,民政部与今日头条签约合作,共同寻人,“产品上线了。”

  反向寻人的成功率,远远超过家属求助。7月4日之后,我们几乎以每天成功寻人3、4人的速度逼近100人。

  未来,我们还想做一系列对的事情。比如:已经有案例证实,保安群体非常容易充当看到走失老人的目击者,我们期待与保安公司深度合作。

  来源: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责任编辑:李亮亮

相关阅读

老情人的女儿长啥样啦?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当时是一个乱山岗,没想到现在居然这么漂亮。

人可不可以闭眼不看污浊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手,其他的时候就躲进一个干净的地方。

两个“铁娘子” 各有各的好

因为半数选民选择了脱欧,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得不“赔偿”了自己首相职位。现在的焦点便是谁可以接替卡梅伦?

中美军舰都在南海静静等待

7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五时左右,除非海牙发生重大恐怖事件,否则,国际仲裁法庭将如预料公布裁决。确定无疑的,中国必输。

  • 乔良少将:“南海仲裁”天塌不下来
  • 谈判协商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出路
  • 张爱玲为什么千方百计要离开上海?
  • 李昕:李敖为何说他在大陆名誉不好
  • 极品基老伴:甘道夫上演“基阳红”
  • 赵格羽:年轻时要谈轰轰烈烈的恋爱
  • 读一场大学,也是与一座城市的缘分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