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一曲《前门 情思大碗茶》,唱出了多少老北京的回忆。一碗浓郁的茉莉香,喝出了北京人的直爽劲儿,也飘出了北京文化的醇厚味儿。如今的前门,虽时过境迁,却仍有一抹茉 莉香,在传递大碗茶的精神,传扬老北京的文化,这就是老舍茶馆——离天安门最近的京味儿文化地标。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还很朦胧,老舍茶馆的创始人尹盛喜就带着一帮待业青年在前门大街支起了茶摊,卖起了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当时家人看到他放弃“铁饭碗”选择“大茶碗”,都很不理解,甚至觉得有些没面子,包括他的女儿、现在的“掌门人”尹智君。
她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懂得父亲到底在追求什么。她也没有想到,20多年后,她会接过“帅印”,延续父亲的遗志,努力“振兴古国茶文化,扶 植民族艺术花”。这期间,她对父亲的志向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表达。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复苏,尹智君也在传承之路上越走越敞亮,越走越明白。
包容是北京的魂儿
老舍茶馆的创始人尹盛喜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对京味儿文化抱有极大的热情,会书法、爱唱戏、能操琴,这是他开茶馆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1979年的野茶摊开始,尹盛喜就那么二分钱二分钱地积累出了第一笔开茶馆的钱。8年后,老舍茶馆开张,定位就是老舍先生在《茶馆》里描述的那种 老北京八仙桌、盖碗茶的模样。慢慢地,老舍茶馆吸纳了像含灯大鼓、单弦、京韵大鼓、双簧、口技、相声、皮影戏一类的传统曲艺节目,还融入了老年书画社和诗 书研究院一些文化公益的内容。
这些,都是尹老先生惦念着的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表达。“父亲始终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以他觉得应该搭建一个能够承载所有传统文化的平台,再把这个平台搭到世界其他国家去,而老舍茶馆这样的传统茶馆,就是这样的平台。”尹智君说。
作为老舍茶馆的第二代掌门人,尹智君更喜欢称老舍茶馆为“文化企业”,因为这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希望能够做成一个平台,整合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吸收它们的理念,从而将它们推广得更远。”
除了北京的各类传统文化,尹智君还将这种平台意识推而广之,将各地茗茶都吸引进了老舍茶馆,“北京的茶文化就应该体现包容性,历史上作为皇家的集散地是如此,现在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更得这样。所以我想让北京的这个魂儿在老舍茶馆里也有所体现。”
坚守还是求变
2003年,“非典”肆虐,全北京的“生意”都不好做。老舍茶馆也陷入停业,那段时间,茶馆没有客源,没有收入。而恰恰又在当时,一生都为企业发展 和传统文化传承殚精竭虑的尹盛喜老先生因病去世,留下了身后陷入困难的企业和未完成的志向。尹智君就是在这种窘境中接过了“帅印”。
刚接手企业的那段日子,尹智君脑海中萦绕的一直是父亲生前的影子,她不停回想父亲办过的事、说过的话、未完成的远大志向等等。“当时,我就觉得自己 应该是父亲生命的延续。我虽然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在掌管企业的时间里,我要争取把父亲还能活的生命活出来。”正是带着这种信念,尹智君努力把父亲未 完成的事情一一落实、逐个呈现。
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尹智君的思路逐渐开阔起来。“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你想活出谁来只是你心里的一个愿望,但是你特有的决策力、行动力、思维方式等决定了你未必是他,所以那还不如就活出自我来。”尹智君突然开了窍。
从此,她开始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经营茶馆,也开始逐渐理解父亲对京味文化的坚守和那份不息的热情。“慢慢就发现,有些东西是不谋而合的,但实现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尹智君说。
找到了方向,那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尹智君又一次陷入了徘徊、迷茫。一方面要让企业在市场中站住脚,就需要迎合市场,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另一方面,要传承传统,就必须有所坚守。
比如一款传统小吃,要传承精髓就要保留原有的“工匠式”的制作方式,但有时候为了迎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年轻人的口味,就必须变材料、变外形、变口感、变工艺,在这其中就难免会丢掉老祖宗赋予这款小吃的某种精神。
而变化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创新,“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方式”,正如尹智君所说。在老舍茶馆里,茶叶不只可以喝,还可以做成菜。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不同品类的茶又有不同的色香味和秉性,利用茶叶的这些特点,她带领团队进一步丰富了茶餐、茶菜体系,创造出了“老尹茉莉花茶烤鸭”“大佛龙井豆腐”“正山 堂金骏眉辽参”等茶与餐结合的新菜品。
这些年来,尹智君看到的不只是变化的理由,更有坚守的价值。就像豌豆黄,入口之后达到一定口感就必须配上一点山楂糕,酸酸的解腻,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传下来的境界,变不得!
“同样的还有京剧,我们有时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擅自调整某个节目,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就会发现,以前觉得刺耳的声音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体味。只有真正静下来,才能理解唱腔的委婉度和唱词所描述的内涵。于是就会发现,变来变去还是原来那个好。”尹智君感慨说。
老舍茶馆无论如何变化,门前都仍然会摆着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供过路行人解渴。时至今日,老舍茶馆为何还要坚持卖“老二分”?尹智君说,这不仅仅是一处茶摊和“怀旧”的人文景观,还代表着北京的某种精神。
这样理解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有一次我去录制节目,报了家门后,一个金融机构的高管跟我说,她大学毕业来到北京,下了火车走到前门以后就喝到了一 碗大碗茶,当时就决定留在北京。为什么?她说在人们追名逐利的年代,这个城市还能有二分钱一碗的茶,就足以证明它的底蕴与包容。”尹智君说。这件事深深触 动了她,也使她更加明白坚守的意义。
传承是心与心的连接
尹智君记得父亲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一定要通过人与人、心与心、生命与生命的传递才能传承下来。”在不断摸索中,尹智君越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要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把老北京的生活和性格带到茶馆里,通过心与心的连接传递给客人。
由于自小在胡同长大,尹智君骨子里就带着老北京的“劲儿”,而这种“劲儿”就来自她儿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夏天会在四合院里乘着凉、喝着茶,秋天会和小朋友们在胡同墙边捉蛐蛐,每次玩累了跑回家,就端起奶奶的搪瓷缸子咕嘟咕嘟把茉莉花茶一饮而尽。
于是,尹智君在茶馆里硬是建起了一座四合院,在院子里,不仅可以在“树荫下”品茶聊天,还能听到蛐蛐呦呦的鸣叫。为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能够切身 体味到老北京的生活,她还把自己儿时每个季节吃的水果、每个节令做的美食、每个民俗节日的纪念方式都带到了员工食堂。正如她所说:“员工们感受、体验到了 再传递给客人,这就不会是简单的制度化的东西,不是简单地去执行指令,而是真的将生活通过内心传递出去。”
在尹智君看来,“心与心的连接”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真诚”。要通过心与心的连接,让每个人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企业才能够为真实的想 法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方式。所以,老舍茶馆从不会对着客人推销、兜售自己的产品,更不会斤斤计较去算计或是为了盈利去做手脚。“如果违背了诚信,我们过去 37年的积累就会被打破。”她毫不避讳地告诫管理团队。
因为如此,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老舍茶馆显得笨了一些、慢了一些、钝了一些,但也扎实一些、厚重一些,正如茉莉茶香,鲜灵持久、醇厚浓郁。
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李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