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智慧 人类的愿望——深刻把握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摘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高瞻远瞩,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高瞻远瞩,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举世瞩目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单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作了详细的阐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视野审视世界、亚洲和中国,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命运共同体”观,进一步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可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理念到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深刻;由愿景到倡议,成效明显;由双边到多边,认可范围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眼下,正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走向,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要”,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外交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与以往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不同,国家彼此之间不再有壁垒分明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界限、主权界限和职权界限都被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往来所打破,越来越成为一种“地球村”。在这种“地球村”中,结盟争霸、势力范围、闭关自守等都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思维,取而代之的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各国内部的事情自己商量,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各方共同商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希冀,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安全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行为体,包括私营部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扩展为更广阔范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众多内涵,这要求国家既要继续努力解决尚未解决好的传统安全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日渐增多的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然而,眼下国际社会面临着的共性困扰是传统安全观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问题。而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恰如“好雨知时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为国际社会处理安全领域问题提供了优秀的路径和走向。不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为建设太平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贵低下之分;经济只有互利互惠,不能“一家通吃”,搞“零和”游戏规则。这就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必须秉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来往必须基于互利互惠的互信关系,任何只从一国之得出发的垄断行为都是最终行不通的。正是着眼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认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倡导和秉持“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的开放、共享理念,以知行统一、说做一致的生动事实,既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为如何推动建立经济全球化新秩序作了示范。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文明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尊重、包容、交流,而不能分裂、对立、排他,更不能消灭异己。这就规定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必须具有广博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不同的种族之间的血缘差异用文化予以包容;在这个层面上的不同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融合。近年来,中国政府秉持“和而不同”的文明观,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实践,从倡导和平发展到倡议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到强调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引导力和号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包含的“尊重”、“包容”、“互鉴”的新文明观,并由此呈现互鉴不同文明的经验和成果,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为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震撼”,超越时空束缚,彰显了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包容不同价值观念和政治选择的强大魅力,为科学处理国家、国际社会层面的文化差异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生态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警示世人,地球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球已达其能承受人类过度消费和浪费的极限,生态一旦崩溃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面对这种生存态势,尽管中国承载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是仍然以“天下为公”为本,主动承担责任,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绿色科技,积极倡导推行《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倡导的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以能动的实践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示范引领国际社会从认识上和哲学理念上对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作自觉反思,将人类绿色意识带进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既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又为全人类共同合作保护人类生存共同家园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是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国际版,是国内发展理念在国际战略中的反映,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还是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且人类社会越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越是凸显,越是光芒四射,是指引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灯塔。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因特质。现代考古成果表明,大约距今六七千年前后,中华大地就已经逐渐繁荣起来。上古时中国部落众多,正所谓“诸侯万国”、“天下万邦”。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多的部落,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许多部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过程中,中华部族秉持的一个方略,就是倡导和推行“协和万邦”的整体和谐观,以“合和万国”、“保合太和”,实现“万国咸宁”和“天下和平”,牵引了中华民族在内涵化、融合中建立起了“大一统”的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协调融合、不断谋求统一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扬中华文明旗帜,把“协和万邦”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高度重视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鼓噪和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担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多次向国际社会明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国际观、外交观的核心和精髓,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也标志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近代以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特别是在中国等正义力量的推动下,《联合国宪章》等重要文件确立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谋求持久和平、维护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国际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天下为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特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既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积极担当,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正如国际学者所赞颂的那样:“中国胸怀世界,世界眺望中国。”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眼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发展的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发展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同时,中国人民生活从生产力低下物资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事实证明,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发展好,反过来只有中国发展好,世界才能变得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世界的支持合作,而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中国发展得越好,就越有能力塑造和影响世界,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全人类共享和平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世界生存与发展的路在何方,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世界普遍缺失方向感。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高瞻远瞩的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其核心要义归结起来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继提出中国梦后的世界梦,是全世界人民愿望的美好前景。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也是世界的新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于永军 言实)
来源:宣讲家网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 恢复制裁
- 【 军事 】 出鞘: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与大国角...
- 【 财经 】 马化腾张一鸣深夜抬杠:诽谤成立吗?
- 【 体育 】 詹皇29分准三双 骑士4-0横扫猛龙进东...
- 【 娱乐 】 张檬承认插足刘雨欣家庭:想当面说抱...
- 【 科技 】 谷歌I/O:语音助手能替人打电话(视频...
- 【 教育 】 教育部再强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