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嫉恶如仇也应同情旁人的脆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11: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个著名的选择题,说有以下三个人: 候选人A,有婚外情,是一个烟鬼,每天喝8~10杯马丁尼酒,而且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还常咨询占星学家; 候选人B, 大学时吸过鸦片,每天傍晚要喝一品脱的威士忌,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床,还有两次被解雇的纪录; 候选人C,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偶尔喝一点啤酒,没发生过婚外情,还是一名受勋的战争英雄,并且在战场上绝对坚强,不怕死,不怕疼。 这样的三个人,你会选谁做领导人? 鞠躬尽瘁,严以待人 这个选择题不新鲜了,相信很多人已知道不能选C,因为C是希特勒,而B是希特勒的死敌邱吉尔, A则是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希特勒的确“严于律己”,但这是在极端暴虐的父亲的棍棒下打出来的,这种过分的“严于律己”高道德标准的背后,藏着可怕的破坏力。 相反,邱吉尔和罗斯福对自己是有一些纵容,但他们因而也能宽以待人,懂得包容其他人的脆弱。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一位太太,她说自己尽力做到最好,对丈夫、对孩子、对家人、对公婆和丈夫其他重要的亲戚,她都尽力照顾。她看起来是在做一个圣人,但圣人在追求什么结果呢? 她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她说:“我已尽力了,要是我的家庭还有问题,那就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他(丈夫)的事了。” 原来,她尽力做得完美,主要是为了把心理上的责任推给丈夫。 以前读书打工时,我一个伙伴,仅在工作上,他绝对是“严于律己”,其负责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程度,都令人称道。 只是,他有一个问题——太爱指责别人。的确,很少有人像他那样,那么尽职地工作,那么守规矩。尽管因缺乏创造力,他做不到最好,但从尽心尽力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现在,我明白了,他做得这么尽心尽力,其实是为了建立这样一种关系:我有资格指责你。 宽容胜于挑剔。所以,一个宽容而温和的朋友,要胜于一个优秀而挑剔的朋友。后者或许会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做座右铭,但因为不符合最基本的心理学原则,他在过于挑剔自己的同时,也势必会苛责别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典范,诸葛亮也是“严于律己”的代表。治国上,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他似乎也做到了“宽以待人”,你很少会找到他没有道理地苛责别人。他杀马谡,废李严,设计斩魏延,仿佛都合情合理,都是依法办事,或是形势所迫。 然而,在我看来,他这些做法的内在逻辑一样是“严以待人”。这个逻辑也体现在他的“鞠躬尽瘁”上,蜀国大大小小的事件,他都要过手,意识上,他说是要对得起刘备的看重,但潜意识上,这里面有很深的对别人的不信任,他对人才的要求太高,这种高标准最终导致,因为缺乏锻炼机会,蜀国优秀的文臣武将越来越少。 这是过于“严于律己”的一个必然结果,诸葛亮对自己苛刻的同时,最终也苛刻地对待别人,尽管从大面上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整体上,这形成了一种苛刻的气氛,令他和蜀国很难锻炼人才。 因以上的种种事例,我个人反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矛盾哲理,我更喜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说法: 自我实现者,一方面是疾恶如仇,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抱以深深的同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