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袁舒婕 编译)据英国《卫报》报道,在英国媒体大肆讨论"付费墙"的诸多优点之时,德国的《日报》却在新的合作模式下蓬勃发展。
是否设立"付费墙",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媒体。不同意见之间争论的焦点在于:读者是报纸的客户,还是报纸要卖给广告商的产品?对于这个问题,《日报》认为,读者是报纸的主人,《日报》的所有者是由1.2万名读者组成的合作制企业。
《日报》成立于1979年,是位于柏林的一家全国性报纸。2009年,该报社记者曾在办公楼外悬挂一幅巨大的裸体画,画上的人物是报纸《图片报》的主编凯·迪克曼,用以讽刺《图片报》胡编乱造和挖人隐私的办报风格。
《日报》的订阅量在6万份左右,曾一直依靠国家补贴维持生存。但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报纸的补贴也随之下降。到了1992年,报纸一度面临破产。这时,报社引入了合作制:一群忠实读者为了继续保持《日报》的独立性,组成一个合作制企业,并自掏腰包集资救报。就这样,报纸存活了下来。
20年来,这样一份合作制的报纸的总资产只有1100欧元(约合870万美元)。这不是默多克式的企业,任何人都可以向报社投入资金,最少500欧元。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无论他们的股份有多少。他们影响不了报纸的日常运作,但可以在股东大会上提出政策建议。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大家讨论了两个问题:是否要提高自由记者的工资(结果是肯定的);是否要禁止有关核能的广告(结果是否定的)。
平等主义的观念在报纸的140个编辑部都得到很好地落实。"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非常自由的记者,每个人都可自由地追随自己的兴趣。"《日报》副总编辑莱纳·梅茨格说。他还指出,"人们之间的争论也很激烈。我们这里没有严格的层级制度,没有人会冲着你大喊‘闭嘴’。大家的薪水是相当的。"梅茨格的薪水只比那些初级记者高出500欧元。在谈到"付费墙"时,他表示可能性不大,"我们的目标是把信息传播得越远越好,这也是我们的建立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