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在飓风来临前降付费门槛

2012年11月05日09:25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科技网站gigaom.com报道,《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在飓风桑迪(Sandy)到来之前降低了他们的付费门槛,大家纷纷讨论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并且突出了报纸作为一个公共信息媒介和作为一个商业实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当飓风桑迪吹往东部海滨时,《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决定降低付费门槛;让读者可以接触更多关于飓风和紧急情况疏散的救生信息。这当然是个高尚且有公德心的行为,本文作者在Twitter上称,这样做可以提升内容质量并鼓励人们订阅,而笔者也曾经严厉批评《纽约时报》的动机。对笔者来讲,这种接下来的争论,突出了在公共或社会价值及他们作为商业实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类似事件中,《纽约时报》也曾降低过付费门槛,包括去年的飓风艾琳(Irene);但仅限于许多其他重要新闻,包括本-拉登的死亡消息。就像尼曼新闻实验室(Nieman Journalism Lab)去年的一个公告一样,报纸是怎样决定哪些付费门槛不开放,哪些对大众开放尚不清楚。文章所说的观点是,它是视情况而定的。《华尔街日报》也偶尔从付费内容中挑出一些故事,以供读者免费阅读;但很多情况下,这种表现是市场行为,而不是社会性行为。

  公共利益,还是精明的商业决策?

  笔者在Twitter上表示,《纽约时报》消除付费门槛的原因有几个,其中一个是“这种行为即是公共利益,也是市场策略。”笔者遭到了很多人的炮轰,其中便包括Branch创始人之一的乔治-米勒(Josh Miller)。他认为,这样做事粗鲁且不公平。

  但是,为什么假设《纽约时报》有这种可能是不合理的呢?笔者之所以努力在自己的平台上谈论这一问题是因为,商业或者市场及相关动机的可能性看起来非常明显,尤其是他们在这次风暴之前推出。终究来说,《纽约时报》是一个企业,并不是一个慈善机构或者非盈利的信息系统;所以说,它有经营动机为什么是不公平的呢?笔者并不是说粗鲁的商业主义是唯一的属性,而是它可能是许多原因之中的一个。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日报》另一个降低收费门槛的原因可能是(也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和《纽约每日新闻》),诸如封闭地铁或者街道之类的紧急事件相关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商品化的信息。因为,同一件事的各种版本报道会出现在电视台、广播节目和当地的新闻网站上,因此对这些内容设置收费门槛不会很有价值。想要从《纽约时报》上搜索这类信息的人,如果遇到收费屏障,肯定会非常生气。

  《华盛顿邮报》前编辑、现任《华尔街日报》编辑Raju Narisetti在Twitter的一个评论中证实了笔者的怀疑,《华盛顿邮报》做此决策的一些原因包括:经济相关的和一些公共利益相关的原因。

  关键问题:报纸为了什么?

  笔者认为,关于《纽约时报》决策的争论是单纯为了公众精神目的,突出了一种在收费门槛背后的困境:即在公众目的之间,许多媒体对他们的出路感到不安;为了尽量广的传播重要信息,与为了挣钱而对信息的商品化。正如不止一个人指出的,报纸总是印刷的,相比较而言,付费门槛和免费信息传播不同的是在线新闻;这种新闻的代价就小的多了。

  自由出版社(Free Press)的乔希-斯登(Josh Stearns)在Twitter上提出问题:“什么时候新闻可以重要的消除收费门槛呢?”问题的答案还不清楚。有人指出,飓风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它应该不收费;但对于那些在联邦选举的紧要关头至关重要的问题又怎样呢?它们不够重要吗?不需要广泛传播吗?不是它们不能造成肢体上的伤害,就意味着它们对于人们生活不重要。

  正如笔者之前努力要说的,这个问题是困境的中心环节:报纸的目的是什么?它是一个传播公共信息以帮助人们的媒体,或是一个基本目的是挣钱的实体呢?很明显,很多人相信后者,否则就不会有那些强烈的抗议。先进出版公司(Advance Publications)称,将减少《新奥尔良时报》的出现频率,这个报纸之前在该城市引发过强烈愤慨。

  报纸有时扮演了公共利益的角色,符合公众利益目的时就更是这样。可能事情就不像一些人想要的那样,但它已经成为某种神话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何对于收费门槛问题,一些读者并没有充满热情。像桑迪飓风这样的事情,让愿景和报纸产业现实之间的冲突变的明显。同时,因为《纽约时报》和更多报纸变得依靠读者付费,未来似乎会成为一个更大的话题。

(编辑:SN05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寒潮雨雪袭击北方多地 北京雨雪将持续
  • 体育阿尔滨确认3.2亿收购实德 保证无人失业
  • 娱乐张柏芝二子赤膊秀小肚 萌小Q放电(图)
  • 财经浙江楼市领跌全国 温州炒客被套转投实业
  • 科技WiFi逼停深圳地铁或因共用开放频段
  • 博客探访留守儿童陪读村 北京最美的银杏在哪
  • 读书揭秘:中国买来的四艘旧航母啥样(组图)
  • 教育年薪15万男子考公务员只为“铁饭碗”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