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时代春晚需求变 要星光也要剧本

2012年12月20日10:39  京华时报

  求变是春晚唯一出路,两次掌舵的哈文[微博]显然深知此理。蛇年春晚首度记者会上,记者们固然是“春晚不觉晓,盯着哈文咬”,哈文则对蛇年主题、风格数量、类型比例、改革创新等侃侃而谈,来者不拒。     哈文说:“春晚的舞台从来不分选秀和非选秀,只注重好歌手和好作品,不能简单地打上所谓选秀的标签。”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变化,但不是一个意外的变化。今年本是各大卫视选秀大年,尤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将中国电视选秀事业推到了一个全新热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央视将一众选秀精英悉数收入帐下,美其名曰《直通春晚》。 

  这也是央视春晚经历了31年后,开始大力追逐青春气象的标志。但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是,央视春晚已从流行文化的引领者,变成流行符号的追逐者。 

  在这个“不差钱”的节目时代,随便哪个卫视扯出的春晚大旗,星光度都可能不亚于央视春晚。商业时代的春晚,迟早要重新划分江湖,就看央视春晚还能不能创新。 

  任何产品都需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春晚亦同。你要在星光度上一决高下,还是在节目形式的特点上做文章?你要在资源的占有率上下工夫,还是要在内容的创新上谋发展?星光度从来都不具专属性,资源优势不长久,而创新则必须有机制上的革新起步。 

  央视显然是有危机感的,热门问题任由记者们问了个遍,哈文或直言不讳,或打太极拳,唯独不见触及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哈文自己已经说了,今年要增加语言类节目。 

  春晚4个小时的长度,靠歌舞撑不起来,这个长度只能是戏剧才有胜场。但春晚不会变成一整台话剧,节目组需要从这个角度思考语言类节目的设置和关联。语言类节目就是诙谐加温情,如果能以编剧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节目集锦呈现,那么难度显然加大了,观赏性却会增强。     (曾念群)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李小鹏任山西省代省长
  • 体育马布里27分北京胜 亚冠球队引援无优惠
  • 娱乐《甄嬛传》密集重播轰炸荧屏 网友哀嚎
  • 财经北京紧急排查快餐鸡肉 将约谈肯德基
  • 科技透视刀尖上的诺基亚:不成功便成仁
  • 博客倪萍:帮我找出租司机 十大网络流行语
  • 读书平型关大捷红军为何抓不到一个日军俘虏
  • 教育福建一中学开设“淑女班”遭质疑(图)
  • 育儿山东菏泽:母亲不上环婴儿不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