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赟:不必放大对社交媒体依赖

2013年07月23日08:56  人民网

    姜 赟

  22日,微信发生上线以来最大规模故障,波及全国多个地区。众多网友纷纷询问原因之余,着急、焦虑等情绪集中爆发,揶揄、调侃等调调流行网络。

  这不难理解。微信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移动应用。有些做生意的依靠微信搞营销,微信停摆意味着利益损失;有些部门主管使用微信部署工作,微信失灵导致了执行“卡壳”;有些网友依赖微信沟通互动,微信罢工影响了信息和感情的有效传达。即使有替代工具,但是用顺手的东西一旦失去,总会出现短暂的不习惯、不适应。

  然而,有人认为“一个APP倒了就恐慌成这样,这个世界不会好了”,显得过于悲观;有人从“微博挂了”引发的热议现象出发,放大社交媒体依赖的负面效应,显得过于武断。实际上,这是把少数网友的情绪误判为主流,把局部的恐慌传导夸大成趋势。毋宁说,这是不是网络“放大镜”症候群呢?

  社交功能已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基本配备,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流程。依赖也好,不依赖也罢,它都在那里。

  当然,对任何事物的过度依赖,都不见得是好事。诸如家人围桌吃饭,自己却只顾低头微信,虽然同处一个空间,却没有一起相处;又如微信上无话不谈,见面无话可说,虽然虚拟交往热闹,现实人际却疏离。对此,长期关注互联网的美国心理学家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指出,长期沉溺于社交网络或者依赖科技产品与外界联系,非但不能使人摆脱孤独,反而会让人更孤单。更可怕的是,人长期依赖社交网络跟外界联系,以虚拟形象示人,不但让人丧失了跟其他人交流的能力,也失去了认识自己、反省自我的机会。可以说,当社会媒体依赖成为病症时,总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现实存在的平衡,断开传统纽带的粘连,不仅给自己,也给周围人带来不适不快。

  上述结果,需要我们警醒,但也并不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人的自制和改变。当年,搜索应用依赖也带来了许多隐忧。其中之一,会不会导致人类记忆能力衰退就引发大讨论。如今看来,记忆是一种能力,会不会搜索以辅助完成相应任务同样是一种能力,两者发育并行不悖。同理,对于当代人对社交媒体的追捧,不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怎样提供更好、更稳定的服务,如何在提升人类沟通能力和发挥新媒体辅助作用之间寻找平衡点,这远比戴有色眼镜看“社交媒体依赖症”更有现实意义。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23日 12 版)

(原标题:人民日报文化博客:不必放大社交媒体依赖)

(编辑:SN00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江泽民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 体育恒大称罚末位国脚 傅博:韩国更怕输中国
  • 娱乐律师自曝曾给梦鸽支招:用案中案翻案
  • 财经任志强:不知道政策走向不敢预测房价了
  • 科技美25家最佳工作公司排行榜:谷歌落榜
  • 博客易中天:“中华文明中断”从何说起?
  • 读书差距从幼儿园开始:中国该向日本学什么
  • 教育赴美冷遇:花3万去美国实习3个月洗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