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盲目追随数字出版才是“找死”

2013年08月29日11:18  新京报

  【BIBF图博会观察】

  如同中国的出版发展一样,中国的数字出版业呈跳跃性发展趋势。今年图博会的数字出版展场面积相比去年而言并没有扩大,或许,这也是中外出版人对于数字出版更为理性和冷静的缘故。

  作为连续十几年参加图博会的参与者,记者目睹了这些年来图博会和出版风向的诸多变化,更目睹了出版人在技术变革时代的沉浮与起落。曾几何时,选题策划和营销出版是出版商最为看重的环节,并屡屡成为各种出版研讨会和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的热门话题。近年来,随着电子书的迅速增长,数字出版、手机阅读迅速取代了前者,成为最热门的词汇。

  如同中国的出版发展一样,中国的数字出版业呈跳跃性发展趋势。由于中国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当数字出版兴起之时,中国出版人担心赶不上这趟车而掉队,一窝蜂投身其间。要么组建集团,成立新部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要么与技术商和平台服务商合作,借助数字出版分一杯羹。有一句臭了大街的俗话是“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按照南方出版传媒公司陈超英的话来说,前两年流行的这句话完全是胡说,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出版人没有认清自己的核心优势与核心资源,自己辛辛苦苦栽下的树,却让别人摘了果子。

  对于数字出版,陈超英有着切肤之痛。她此前所在的广东出版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机构,由于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前几年,集团把旗下所有出版社的电子出版版权卖给了某技术公司,拿到的分成却几乎忽略不计。据陈超英介绍,历史最为悠久的广东人民出版社,也仅仅拿到了三四十万元的分成。其他几家出版社,拿到的就更少。但是,集团已经丧失了对于核心资源电子出版的掌控权。“做电子出版,传统出版商的利润都被技术商和平台商拿走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认识文化的真正价值。”

  相对而言,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书局在数字出版商较为稳健。据副总编辑顾青介绍,中华书局也组建了专门的数字出版机构。在前几年数字出版最为火热的时候,多家技术商和平台商都想与中华书局合作。但是,中华书局并没有轻易出让自己所掌握的核心资源——数代出版人积累下来的优质出版资源。顾青称,中华书局的数字出版正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我们没有被‘大数据’、‘云阅读’这样的词所忽悠。根据自己的资源配置,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无独有偶,27日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阿歇特图书集团高级副总裁罗纳德·希伦登、康泰纳仕国际集团董事长江纽颢在看好数字出版带来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仍然强调优质出版物的重要性。罗纳德·希伦登还认为,电子书只是拓展了市场,并不会取代纸质书。事实上,今年图博会的数字出版展场面积相比去年而言并没有扩大,或许,这也是中外出版人对于数字出版更为理性和冷静的缘故。显然,认清新技术的本质并看清楚它给出版行业带来的实质变化,是采取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前提。如果没有辨清自己的优劣长短,盲目追随数字化的大潮,那才是真正的“找死”。

  □新京报记者 张弘

(编辑:SN00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警方:薛蛮子涉多次嫖娼及聚众淫乱
  • 体育欧冠-AC米兰4-1晋级 李娜晋级美网32强
  • 娱乐李天一被供先性交 李称睡着否认性侵
  • 财经外资药售价远高国外:成本几十元卖5500元
  • 科技导航App免费时代:百度搅局 高德跟进
  • 博客方滨兴:卸任北邮校长时的离别感言
  • 读书专机机长揭秘:毛主席最后一次神秘飞行
  • 教育“95后”大学新生最担心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