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纪录片精品少 创意比手段更重要

2013年10月09日17:32  东方网-文汇报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首个覆盖全国的纪录片日播栏目《纪录中国》,将于11月上旬在近70家电视频道同时推出。有了固定栏目对于不少纪录片粉丝来说是重大“利好”,却也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现有的国内纪录片的数量和质量可能难以满足各个电视机构的播出需求。

  据记者了解,目前,仅央视纪录频道每年就有700小时的首播新片缺口,频道总监刘文表示当下国产纪录片“精品太少”,往往是有预算却买不到高质量的节目。

  产量虽高精品少

  由央视纪录频道前不久发起成立的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推出《纪录中国》栏目,是希望以日播模式培育纪录片收视群体,也是拉动纪录片创作的重要举措。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日播栏目或许会遭遇片源难题,眼下的原创纪录片片源远未达到电视播放机构的需求。去年全国生产纪录片600余部,虽然产量是2011年的3倍,但是除了少部分精品外,质量平平的作品居多。

  看似高产的纪录片实际上有许多并不合格,无法达到播出要求。央视纪录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不少播出平台,虽然每年都要举办纪录片征集活动,但是收到的作品不如人意。有的把一两个地下乐队成员当做拍摄对象,就标榜是所谓的“新生代”纪录片;有的纪录片号称是“活力中国”,实际上满眼的酷跑、涂鸦。一位纪录片征集制作人说,许多纪录片作品经不起推敲,不少人说不清想表达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的作品充其量只是素材的堆积。

  现在不少播出平台苦于找不到优秀作品,播出缺口巨大。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能为播出平台提供纪录片的制作公司只有数十家,而纪录片发达的国家,相关制作公司往往有两三百家,同时存在大量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央视和京沪等地方不少播出平台,往往揣着预算却找不到好片子。

  拍片创意最重要

  据记者了解,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希望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在《纪录中国》栏目中推出更多原创纪录片,促进制作机构的发展。而《纪录中国》栏目也希望成为诸多制作公司,甚至个人的纪录片创意展示平台。

  “卖的是创意,而不是机器设备;重要的是想法,而不是手段。”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告诉记者,不必都用拍大片的方式应对纪录片常规日播节目,有时一台DV就足以拍摄一部纪录片。他举例说,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得主《寻找小糖人》,就有一部分素材是用iPhone拍摄的。这部讲述寻找一位1970年代音乐家的纪录片,由于资金问题,后半部分只能用iPhone下载了售价1.99美元的视频应用来拍摄。

  用创意维持纪录片产业平衡,将是日播纪录片栏目希望带给纪录片观众和制作公司的最大理念。陈晓卿表示,纪录片最重要的是创意和想法,中小成本纪录片的核心在于创作者对生活的“发现”和“想法”,同时讲究创意也是未来中小制作公司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报记者 王磊

 

(编辑:SN00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东高院:薄熙来上诉获受理
  • 体育傅博表态必双杀印尼 邀里皮为国足支招
  • 娱乐李案主辩律师请辞上诉:履约四月心里痛
  • 财经落马贪官“房”事:高官买房压力也较大
  • 科技苹果公司或10月22日发新款iPad:似mini
  • 博客蒋方舟:写给宫崎骏的一封信
  • 读书慈禧死后传奇:三次入殓遗体仍完整
  • 教育揭秘世界奥数竞赛:民间盈利性组织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