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消除韩剧偏见国货当自强

2014年04月21日15:25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一身名牌,脖挂金链,手戴四五个戒指,举止粗鲁而蛮横……正在热播的韩剧《Hotel King》中,中国酒店大佬被刻画成了这样一副傲慢无礼、土得掉渣的流氓形象。又一次被“伤自尊”的中国网友,再度在网上发出了声讨,有的网友还留言要求该剧编剧、导演道歉。    

  韩剧对国人的“偏见”并非个例:《大长今》说针灸为朝鲜人发明,《大祚荣》中唐太宗眼睛被射,成为独眼龙;《该隐与亚伯》把上海描绘成司机漫天要价、小偷遍地都是、黑社会当街开枪、犯人在监狱受尽迫害的人间炼狱;《人鱼小姐》中女主角一句“中国菜吃来吃去就那么几种,还是韩国饮食好……”

  那边厢,国人形象被韩剧有意无意曲解,这边厢韩流却在中国越刮越烈:今年年初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都在中国引发收视狂潮;“啤酒炸鸡”、“大长腿”以及由此引发的疯狂追星事件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而电视台引进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韩国综艺节目使得收视率节节升高……

  两相对比,比出的是中韩两方在文化交流中的失衡。换言之,中国“拿来”的太多而送出去的太少。

  就电视剧而言,作为平均年产500部1.5万集的生产和播出大国,20年来,向海外输出的剧种仍以古装剧和武侠剧为主,传播力、影响力相当有限。正如《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所说,“在国际文化传播语境下,我们既没有积累起固定的消费群体,也没有带动海外消费者的‘文化瘾’,我们的电视剧作品还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消费者的认可,还属于弱势文化。”

  至于电视节目,虽然在政策推动下今年引进版权节目大量减少,但各家电视台仍旧把年度重头节目押宝在了引进节目上,其他节目则走中外联合制作的迂回路线以规避限制。把国外节目引进国内、然后让其适应中国这片“水土”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但怕的是我们只有“土壤”而没有“种子”,在文化产业上再次沦为别人的代加工厂,使得国外文化在国内喧宾夺主,而中国文化在外邦“客随主便”。

  因此,在他人“长气势”之时,我们除了愤怒,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让影视产品的“中国制造”在海外也能疯狂一把。文/本报记者 祖薇

 

(编辑:SN009)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茂名窝案2年后重启调查 曾放过160多人
  • 体育阿德46+18开拓者胜火箭 3巨头63分热火胜
  • 娱乐琼瑶回应于正侵权:梅花烙传奇被“谋杀”
  • 财经花生油标非转基因遭疑 转基因花生未问世
  • 科技格力否认全员摊派销售任务:仅给中层
  • 博客李娜已成中国影响力第一女性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