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业趋势怎么看:把握受众技术政策三支点

2014年07月04日17:44  新浪传媒 收藏本文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

  【摘 要】现阶段关于广告业趋势的研究,集中体现为对于广告活动中各种变化要素的追随、感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有侧重的研究观点。然而,越是身处变化繁多的时代,就越需要我们确立更为全面的观察视角,主要从“变”与“不变”两个层面进行思考,通过对“广告媒体迁移”、“广告技术演进”和“广告创意拓展”三个层面的反思,深入分析了这些“变化”表象背后保持“不变”的产业要素,进而结合未来广告业在“受众”、“技术”以及“政策”三方面的流动趋势,对广告业整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变化”;“不变”;广告业;发展趋势

  一、“变化”的广告业

  今天这个时代,对于广告业发展趋势的探讨,似乎笼罩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从不同视角去思考这一命题,往往会得到既看似合理又相互迥异的结论。

  首先是广告学界研究视角的多元,早在数年前,日本学者植田正也就从广告业务角度着眼,提出:未来“广告公司的业务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广告的策划制作实施、促销、网络广告、DM的策划与制作、企业CI等,而应该是‘整体营销管理’”,并且强调,广告公司“将面对更多来自咨询公司的挑战”①。中国学者则多从产业转型、拐点等视角来思考广告产业趋势,例如,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提出:“当下中国广告产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四个方面的调整:一是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二是消费市场呈现出疲软的态势;三是媒介也在转型;四是广告业自身,如操作流程、核心技术的变化”。这些变化令“传统广告人很难应对。”②总体可见,中外学术界对于传统广告产业的发展普遍流露出一定程度的忧思,忧思的根源,被归咎为广告业正在经历着的种种变化。变化,意味着未知和不确定,不可避免地为本文探讨的主题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其次是广告业界实践的变迁,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处在下行通道,电视经营额1100多亿元,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75%;报纸下降9.17%;而网络广告经营额虽然高达638多亿元,同比增长45.85%,但其增长率也出现缓慢递减的趋势。此外,2013年广告6.84%的增长率第一次低于GDP的增长率③,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连海外广告发达国家中,广告经营格局也在悄然变化,美国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预测:2018年,电视广告的比例将降至36.1%,低于数字媒体36.4%的份额,新媒体广告对传统媒体广告的冲击已经形成全球共识。与此同时,作为广告信息源头,企业的广告态度变化也在不断撩拨着敏感的产业神经,从2012年开始,宝洁、万事达、亿滋国际、海尔等知名企业纷纷进行互联网营销转型,甚至出现了“不做硬广”等备受关注的言论。令很多人开始担忧传统广告的发展前景。

  可以看出,当前关于广告业趋势的研究焦点,集中表现为广告活动中各种变化要素的追随、感知和分析,由此形成了各有侧重的观点。然而,越是身处变化繁多的时代,就越需要我们确立全面的观察视角,从广告产业的发展规律、产业逻辑、理论逻辑层面思考,既要观察到变化,也要看到变化背后始终坚守不变的根基;既要关注到变化带来的新方向,也要看到造成变化的深层次根源。换言之,唯有从“变”与“不变”两个层面进行思考,把握“变化”背后的“不变”,才能拨开缭乱的面纱,较为准确地描绘出广告业的发展趋势。

  二、“不变”的广告业

  本文认为,现阶段思考广告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不变”的本质,比单纯关注行业“变化”的表象更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理性、深入地分析当前广告业种种变化的发生根源,才能发现“变化“表象背后保持“不变”的产业要素。

  1.如何看待广告的跨媒体迁移

  新媒体广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现阶段广告业研究的重要命题,近年来争论的焦点,往往集中于新媒体广告对传统媒体的广告预算分流。例如,来自阳狮集团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万事达集团从传统媒体的广告预算中转出了5亿多美元,其中3/4流入了网络视频④。类似的数据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很多文章甚至由此断言:新媒体广告将会替代传统广告。2013年3月,素以严肃、专业著称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甚至打出了“传统广告已死”的骇人标题。

  对于广告的跨媒体迁移,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新旧媒体之间的替代性竞争,因为广告传播的核心目标是与消费者形成良性沟通。而当前出现的广告跨媒体迁移,正是混合媒体环境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尝试,表象是广告传播渠道迁移,根源则是对于受众聚集平台的重新开发和追踪。因此,不能简单地从广告活动迁移来定论未来新旧媒体广告竞争的结果,而是应当看到,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广告信息与受众沟通的有效性将始终是广告活动持久不变的衡量标准和主要目标。

  2.如何看待广告专业技术的演进

  从“精准营销”到“互联网思维”,广告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体系似乎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传统的广告学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方法,进行消费者研究,用科学的方式解决了寻找市场需求的问题,是其区别于“巫术”、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意表现和媒体选择,才有了基础和支撑。这种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专业技术,是广告专业理论的核心。

  反观当前,广告的专业技术变得非常模糊,从消费者研究层面来看,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已经不足以在碎片化的受众行为和海量的媒体资源中准确锁定目标消费者,于是,大数据分析开始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分析互联网带来的开放聚集效应生成的海量用户数据,成为了决定新时期广告营销效果的关键。然而,在广告专业技术日趋“高深莫测”的同时,广告传播中的“非科学”特征也日趋突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兴广告方式:小米手机、凡客诚品、雕爷牛腩等成功案例似乎更多依赖于创意氛围的营造和价值认同的汇聚,新时期的广告活动蒙上了一些神秘感。

  一边是专业技术不断高深化、另一边又是传播过程的日益“巫师化”,二者同时搅动着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需要警惕的是,当前无论是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和分析模式,还是海量数据本身,都不掌握在传统广告公司的手中,如果说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不再适用,最应当具备广告专业技术的广告公司自然难逃知识体系过时、专业技术滞后的窘境。

  无论是高深的大数据技术、还是接近“巫术”的广告方式,广告传播的真正价值依然都在于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和传递信息。这是广告活动的根本,也将是未来广告产业发展中始终不变的目标,未来这一标准仍将长期保持不变。因此,广告公司专业能力的重塑,关键是要找到在新技术环境下与受众沟通的方式和创意,如果只忙于跟随和适应技术巨头们的创新步伐,广告公司专业技术空心化的现象将日趋突出。

  3.如何看待广告创意能力的拓展

  传统的广告创意,重点在于对产品卖点的艺术化呈现,考验的是艺术设计层面的创意和想象。而当前在智能手机等广告平台上,技术在创意中的作用正在日趋突出。例如,奔驰针对旗下smart轿车开发的“奔驰smart”应用,将车辆知识和性能融入游戏之中,广告创意的过程就是游戏开发的过程。类似这样的应用,还包括上海奕动广告公司开发的“可口可乐圈”和新加坡通信公司Starhub开发的“帮助盲人逛超市”等。这些应用除了传统创意设计和配色之外,还充分利用了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随时摄像、快速分享的功能特点,广告公司提供给客户的,已不仅仅是画稿上的草图或脚本上的分镜头演示,而是一整套从创意到技术的解决方案。

  无论广告创意能力如何拓展,决定广告创意趋势和价值的,始终是受众注意力和使用习惯,当前基于新兴媒体平台的广告产品只是为此进行的试验,上文列举的数个案例,在APP商店中应用者寥寥无几,真实下载次数很少。因此,广告从业者不应当过分放大新技术在广告产品设计中的作用,而是应当重点研究不同品类广告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和使用习惯,无论技术怎么变,了解受众注意力和使用习惯,始终是广告创意的基础。

上一页12下一页

(编辑:SN009)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党报3评徐才厚案:第3篇直接由中央点题
  • 体育世界杯-勒夫遭炮轰!能进八强真幸运
  • 娱乐曝汤唯原定婚期为8月 或为保胎延至10月
  • 财经钱去哪儿了:110万亿M2有多少流入房地产
  • 科技发烧Ke | 风语者:电扇也能玩出新花样
  • 博客黄佟佟:有一种神经病叫吴镇宇(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夺刀少年家属否认柳艳兵被澳门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