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19:49 新浪传媒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胡涵 胡涵

  胡涵:我这次过来的时候在大街上走,我就数,我说旁边没有一个有9楼的,我就问路,然后到了这栋楼,已经走的很累了,走到这栋楼进来一进电梯就傻眼了,说9楼,怎么有8楼,我就看电梯上有一句话,“从8楼走到9楼,这里是互联网的入口”,我就想互联网入口还是挺难找的,尤其是做传统媒体人,所以进门那一刹那我就想我不是向大家讲成功经验的,我是来讲传统媒体人像我这样,包括我的同事是如何在找互联网出口的过程中走了又看,最后好像还只是摸了一个门道而已。

  我们的沸腾大概是在去年10月份上线,去年10月份其实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有点赶着媒体人转型的一个态势里面,当时评论部说,好像是说要看着尤其是蔡老师他们做的风声水起的,觉得好像我们也应该弄一个自己的渠道,就开创了沸腾,然后一直到现在。

  下面是一个数据,就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数据。运营到现在为止,到现在应该是10个月整,总共粉丝数其实才4万,我是在8月份正式接手沸腾,在我过来的时候我就问挖我过来的主编,我说沸腾的定位是什么?他想了想说新媒体,我说新媒体的定位是什么?他想了想说新媒体。我说新媒体有个受众定位或者内容定位吗?他想了想说时事评论。然后我就踩着时事评论+新媒体开始接手沸腾。后来我说这两个关键词不行,开了研讨会,后来他们给了两个关键词新评论平台,他们说有一个概念新评论,他们说旧评论是什么?他们说是报纸上的时评。我说新评论是什么?他们说就是沸腾上的评论。我想了想,好吧,那就是我写的都是新评论。第三个,终于给了一个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那个的,说我对你们写评论只有一个要求,说你的视角一定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中国,我说我一般登不上去,尤其是阅兵了我更登不上去了,他说不管,你要想象自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你想想在天安门城楼上看中国,和在天安门底下看升旗的人是不一样的,沸腾就是这种情况下被我接到手里面的。

  这是我昨天查了一下数据,觉得非常寒酸的一个数据,做了10个月,在前9个月里面日均增长只有100多,他们说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已经很满足了,他们头条阅读数倒是挺高的,这个好像比较自豪,说好像平均能到1万左右,我没有仔细算,看了一下,好像也差不多。在我接手时候正好遇到天津爆炸,天津爆炸增长了6千多,也不算多好的成绩,但是考虑到3天里面发的两篇文章存活了不到2个小时就被删掉,我觉得还算可以了。

  这个是沸腾现在有的一些栏目,它的主评论每天一篇,是针对最近的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第二个是报社领导在我来之前就设立的一个栏目,叫“晚汇报”,我当时想取消这个晚汇报,他说是事时爱好者晚餐的谈资,我想有道理,就保留了。

  下面是我们正在规划的,我们要规划的专栏,因为来之前我说咱们肯定有很多重量级的作者或者是签约的写手,他们给我推荐了一些,我大概看了一下,我觉得好像很多人的文字都是满足不了新时评的要求,我就没有特别的向他们约稿。我在考虑培养一批新的写手,不是已经有套路化的老的时评写手,而是在各行各业有了一线接触,同时有了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思考能力的写手,这部分规划可能因为我之前做记者,刚刚转到这边的我的性格导致我想出来的这个栏目。

  最后还有一个问号,其实我在想打造别的东西,有很多想法,但是都是概念,现在每天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想,好像应该还有什么新的可能可以尝试。

  为何沸腾?去年10月份我的上一任写他的介绍的时候是说,“初衷是新的传播报纸评论文章之外探索新媒体写作的传播,正处在文本发掘、文本风格创新、写作实效等方面,做出新的突破”。我从这句话和它当时定下来的口号,叫做“从心中的热出发”,我总结了四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它的立场性,相对来讲要体现出来锐气一点,比如说天津爆炸那个,后来网信办的朋友说,说你们有点不负责任,说事件结果和事实没有揭开的时候就问,说质问政府好像不太对,我说没有什么不对的问题。第二个是批判,这两个连在一起。第三个,年轻,可能我们的目标是相对年轻一点的,刚刚参加工作、刚刚毕业,刚刚对社会有一定认识和迫不急待想认识社会的大学生。第四个自由,就是文本和选题方面,我希望尝试更多自由的文体,这个部分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实现的,但是我正在规划。

  这是内容的定位,包括延续到现在,当时好像蔡三篇出来之后,我们领导说,好像互联网尺度要比报纸大很多,我们报纸上不能说的话干脆放到新媒体上算了,当时我说你这叫趁火打劫,趁着大家都出来说,比如最近黑前国家领导人之类的,你们都站出来趁火打劫,我说不太好。第二就是,刚才我说过了,文风和选题的创新。第三个其实当时我说,你们在去年10月份新媒体已经错过了爆炸增长的一个时期的时候再出来,实际上就是想出来占个坑,你们至于说怎么做和要怎么选,将来要做什么样,其实是没有规划的,只是觉得恐慌,说好像报纸上评论没有人看了,每天的阅读数不值一提,那怎么办呢?干脆在新媒体开一个平台,不管怎么样,说不定以后能用上呢。然后我就是这么说的,当然向领导表达的时候是用后面一种语言说的。

  好像我能说的只能说我在接触这一个月里面的感悟,我觉得我挺幸运的,刚刚接手还不到一个星期就遇到了天津大爆炸,天津爆炸之前我正好在着手做三个事,我说第一个是组建作者团队,以前大家看沸腾好多文章,实际上只有两个作者,这两个都是报社比较资深,文本也写的比较漂亮的两个老师,他们两个人轮流写,一个月两个人一人写个15篇,这样撑着一个月,他们撑了有大概有大半年,一直撑到今年四五月份他们就离职了,所以沸腾这个号在4、5月份我接手之前实际上是处于勉强支撑的状态。我来了以后我说他们两个人要继续给我写稿,我说你们的风格,你们写了那么长时间风格已经固定了,你们未来的时间内还是要作为核心作者。第二个,其他的作者我是慢慢的在发掘,找了一些互联网上以前认识的一些写手,甚至还找了我的父辈的一些人,就是我觉得比较有想法,但是长期在体制内或者在哪儿,他们没有那种表达空间的人,我说你们来给我当作者。

  第二是审核制度。沸腾在审核制度上,我争取了很久,但是没办法,其实采取了报纸的审核制度。比如说一个选题我当天上午提出很多选题策划,评论部的领导要审,审完之后要由我们的副总编审,副总编审完之后有可能要到总编那儿审,等到4个筛选下来以后,其实所能做的角度已经非常小,几乎就跟报纸上的评论的角度差差别不是特别大。今天我来的时候还在争论,说火锅店服务员把顾客烫伤那个事,我说这个事今天有一个舆论声音是为服务员叫屈,我说娱乐反转这些年一直是这样的,我说这个可以写,结果立刻就出现了一个大撕逼,有些作者就认为服务员有问题,有些作者就认为顾客有问题,还有人认为两个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体制。火锅店有什么体制问题,一直在吵,一直到我参加这个活动之前还没吵完,我说要不今天就发一个你们吵架的过程吧,把每个人说的话都给摘下来,你们发出来算了,最后领导也妥协了。当时领导这个话题还激怒了很多跃跃欲试的作者,他坚持认为顾客有问题,领导的倾向好像是难以改变的,我劝过他,最后一直到网上批,都认为说顾客应该尊重人,不知道为什么出现这个结论。但是这个选题的角度在我所能掌控的范围内,几乎空间已经很狭窄了。

  第三个,探索线下活动。我的定位相对年轻化一点,我觉得以前沸腾搞过一个叫“实习生大赛”,可能面对全国二三十各高校,有志于写评论的学生,他们可以参加我们这个评论大赛,以入选并且刊登在沸腾为入围标准,再综合其他一些考核,评出冠亚军,冠亚军可能就是获得新京报的实习机会,实际上也没有多诱人,但是这两件觉得反响还是挺好的。尤其是领导最后很怀好意的加了一句,说有留下来的机会,所以吸引了这么多大学生。我觉得今年可以把这个继续做,但是可能形式和范围要拓宽一点。

  这是我那周内对沸腾做的总结,9个月增加了2万9千个粉丝,考虑到新京报的品牌,我觉得这个数只是勉强合格,而且算是在及格线徘徊。

  这是几年来我觉得有创新的点,第一个选题,第一个进入朋友圈的热门话题,我觉得跟微博相比现在朋友圈里面更私人化的话题可能引发的关注更高,当时的作者也都关注到这个问题,所以当时朋友圈里面有人刷屏支持犯罪子死刑,很快出了一篇。第二个是,这个是这个作者,他说身边的朋友圈都在带动刷屏,他觉得这是大家不负责任,朋友圈是自己的空间,说这个人说不定有用,是人脉资源,他批判人脉资源这个问题。

  第二个是文风,看那个标题,就是在过年的时候正好有一个作者在吃烤串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观点,说大家都在讲说中国人缺乏常识,常识是他觉得好像如果你们分辨什么样的烤串最好吃,他觉得就是公共讨论的一个基础,所以他写了这样一篇文章。第二个高仓健和苍井空,就是选取苍井空作为讨论的话题,相对来讲比较侧重年轻人一点。下面是我觉得当时的角度选择很好的两篇,一个是当时大家都在猜测赵本山出事,他就说了,赵本山再不出事对不起谁啊?第二个是,很多公众号还有一些营销活动被搞一个道歉,就是先做措施再来道歉,然后结果我们作者让他写了一个叫“我有一万个道歉的理由”,他很不可思议的、很离谱的为各种理由道歉,是一个角度的选择。

  我接手之后,正好遇到天津爆炸,天津爆炸正好发了三篇,我是在前面的铺垫之后我是在说,我在天津爆炸这个事情的三天里面我其实是想着利用这个机会探测一下互联网的门到底在哪儿。第一天,实际上是很板着的,板着脸在拷问的姿态,其实语言、文风都是标准的时评体。第二天是特稿,因为我以前是在深圳做记者,所以我对特稿这个文体是比较迷恋的,当时第二天,因为第一天问觉得有点猛,第二天觉得不能再问了,整天问也不好,所以说今天做的缓和一点,说干脆这样,实际上我觉得好的特稿就是一篇评论,我说干脆咱们就用特稿类的写法来写一个不动声色的评论,我就写了一个新闻地图的特稿,就是把在天津爆炸24小时以内中国大地上所有发生的新闻事件以某种方式给串到一块,然后整个文风保持一种克制和干净的文风,这样串下来。这是我觉得将来沸腾可以尝试的一个文风的方向。

  第三个是抒情类的,就是刚才蔡老师提到的情感增量。因为头七那天其实是绕开了所有的选题,就是讨论,我直接早上起来自己写了一篇,就直接发了,我是想着说,在板正的评论和特稿写作之后,而且其实头七大家已经抒情很久了,这个时候再抒情是不是有意义,利用情绪类的评论是不是有意义?最后证明我说的话这篇好像是效果最不好的,但是也还行,底下是阅读量,五问和特稿都是发出来两个小时以内删掉了。五问那篇写作过程中还有点好玩的事,我其实已经说了,被电话叫醒说,天津爆炸了,我第一反应是让我出差,抓着包准备出门了,后来想不对,我现在不是深度记者,我就坐在电脑前,我第一反应就是写一篇深度稿,我就在查出事企业的相关情况,整个天津市化工企业的分布,查这些资料,查了一两个小时,查完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是写评论的,到6点多钟临时开始调,说要不改成五问吧,我说好,还写了一问,领导说三问,又改成三问,领导说五问好像读起来更顺口,那就五问。当时其实很着急,就定了五个问题。

  这是当时问的五个问题,其实现在来想的话,当时那一瞬间高度的思考没有想过那么多,现在回头看觉得似乎是针对了所有过去灾难事件公众质疑的一个点。

  第一个,究竟有多少人伤亡?伤亡数字大家知道是一个官方怎么说大家都不信的问题。

  第二个,谣言的问题。官方一直说抵制谣言,当真正的谣言出现的时候应该辟谣的人在哪儿,当时我们发现官微一直没有发声。

  第三个,说市民在逃难,逃难过程中其实是最需要政府组织的,大家都知道灾难事件里面其实最能够有效组织力量的就是政府,结果那个时候政府不在了。

  第四个,我当时做深度稿件挖掘出来的素材整合出来的。实际上这个当时争论很大,最早我们以为是一个化工厂爆炸,结果发现是仓库爆炸,一直到6点多钟还是下决心说还是问吧,爆炸是否跟天津港化工围城的布局规划有关。

  第五个,事故真相从哪里来?

  基本上覆盖了灾难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大家所有质疑的点,所以当时7点多钟,大家一睁眼,发现这个,那天评论有很多昨天事件的描绘,又有一些深度的背景更新,再加上问了五个问题,好像据说转发量是很高,但是我没有目睹,因为我发出来之后就睡了,然后我睡着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发微信说,你那个稿子转的蛮多的,等我一觉醒来就到下午,我说真的吗,等全都回了以后再点开发先404了,然后我进后台一看404也没了。第二天特稿也是,下午花了大概两三个小时把特稿写出来发完,我这个人当时干吗,打游戏去了,我想打完两局游戏再看一下数据,结果打完游戏又没了。所以那两天好多人说,你的文章影响力蛮大的,我说我都不知道,当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没了。

  右边是我摘了当时化工围城那段的一段描写,就是当时我当天晚上在查资料,要梳理出来。其实这段摘出来看已经像是一个调查报道的论述,而不是像评论的一个论述了。

  这个是那个新闻特稿,就是第二天我们做了一个新闻特稿的那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其实这个开头我还蛮喜欢的,因为当时我想做这个题目就想到这个开头,因为我当时正好看到人民币贬值的话题,我就写了这样一个开头。在末尾的时候正好前一天晚上又是阅兵的彩排,我说有人在广场上踢正步,有人在废墟里面沉睡,有一点点死坏,实际上没有意义的两个新闻事件放到一块,结果后来好多人也看懂了这个意思,我估计就是因为最后这一段,所以最后很快被干掉了。

  这种已经不是评论语言了,但是可以很鲜明的从开头的对比和最后结尾的对比能看出来我评论的立场,这个也是我觉得沸腾将来可以走的一个方向。

  这个是那天抒情的头七写的文章,还是有点像的,我是故意在开头,第一段我写的像一个特稿的开头,然后接下来突然就变了,然后我是想说,想了各种办法挠别人的痒痒肉,让你哭出来,最后发现哭的人不多,骂的人不少。

  那个是最后一部分的选段,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明显的就是把自己往读者群里面堆,就是故意拉近,然后我说看两跟我们一样。这个写法其实也蛮俗套的,但是我就想尝试说,看看沸腾的粉丝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接受不接受这种文体,第二想试一下,互联网时代的抒情到底还有没有用。因为我一直以为互联网时代的严肃文章应该是以信息量+立场+观点取胜,而不是说以那种口号来取胜,所以我就是想做一个尝试。

  还有一个好玩的,就是在做这完这三篇以后,我们收到了一些指示,说你们不能再做了,后来我们想,我们做一个说好坏的应该行吧,我们就写了说“李克强总理到天津爆炸考察的三重启示”,结果后来被骂翻了,说拍马屁,说你们沸腾也这样让我们失望,我一下子就知道了,我说其实沸腾的粉丝和愿意转这些文章的人,他们对这个号的期待并不是做时政类的解读或者说做一些官场消息的那些东西,而是更喜欢看这种所谓的新锐批判地评论。当然我觉得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读者期待这个东西是很微妙的,这两天我也在思考这个东西。

  下面一个评论,说“如果这是一篇评论,似乎平平无奇”,这个发在我的头七了,我直接把他选到精选评论里,我看有多少人点赞,结果点赞的数排到第二,我就知道了骂我的人这么多。

  整个这里面想到三个东西,第一是,时政类的解读可能有意思或者大家喜欢看,并不是评论。第二是,沸腾新锐的姿态树立起来了,读者是不容易更改的。第三是,互联网时代的煽情其实是有风险的,因为已经煽情太过,而且真正关心评论和关心时事的人是不愿意看你煽情的。

  整个天津爆炸梳理下来我后来总结了三点,我说,第一是,做时事评论应该用跑突发事件的思维来做,因为新媒体快,快就应该用当年跑突发事件的速度去做时事评论。第二,公众不止需要观点,还需要信息量。这个在于我提供了什么,我提供了整个事件的还原,提供了整个天津港的情况,整个天津市化工布局的情况,我说要有信息增量的评论。第三,一线。当时我注意到北京日报摄影记者手记,转的特别火,后来我说这种一线视角的评论是很可贵的,因为我们都是在后面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实际上真正冲到火海的人他们有不一样的体验,大家喜欢看对第一视角的评论,所以我总结了三个经验。

  后来我就给这个公号设了一个改版,相当于改版,慢慢的改,第一个,严肃化。最早我们做沸腾的时候,我们的作者是用笔名,有点模仿侠客岛,后来发现我们40多岁的领导想到坚定受众有点想的太可笑了,你说一号骚年、二号骚年,实在太可笑了,我后来全部改掉了,我说以后不腾用这个。文笔可以流畅,都是内容必须严肃,我说这是严肃化。第二,信息量。现在沸腾也是接受外稿的,但是邮箱里面的稿子我每天看的很头疼,就是没有任何一点点信息量,甚至观点和知识的增量都没有,我几乎很难在里面找到好的,我都已经觉得是不是应该以后放弃不要再看投稿邮箱了。我觉得做评论员应该有做记者的一部分的素质,就是挖掘信息。第三个,议程设置。这是我这两天发现的,从天津爆炸之后我们领导觉得跟热点走有甜头,后来我发现跟着热点走尤其是天津爆炸有点剩余的感觉,转点别人的文章都会被秒删,这两天放缓,放缓到什么地步,这两天写分析抗日神剧的文章,是以访谈的形式写了评论,那天也不能发。这两天沸腾的评论都是鸡毛蒜皮的,比如昨天评论的是拍黄瓜,所有的选题,要不然说太大了,要不然说太小了,要不然说慎慎,后来说做什么,后来看到说纽约的拍黄瓜这个做法在纽约火了,那就做这个吧。怎么做呢?昨天我想了一下,我就说拍黄瓜比中国股市更能影响世界,我就写了这个角度,这个角度当然是一个不得以为之的,而且确实因为不跟热点走不行。我们应该学会设置一些议题,比如说“博士生返乡笔记”,那篇笔记写的观点都一般,但是为什么能在那个时候火?就是那个时间节点上他提出问题来,引发了讨论,我说以后沸腾讨论的就是把握这个时间结点,设置议程。

  这个是一些线下活动,刚才已经介绍了。

  沸腾的未来,新评论的概念,不再是伪概念了,每次都跟我说提新评论、新评论,我都觉得这个概念已经被说烂了。

  这个是我根据做沸腾这一个月总结出来的评论的一些通病,刚才蔡老师说的有同感,我把它定位为澡堂评论,这个事件出来了,大家都是说为某某叫号、为某某点赞、不能×××,又是澡堂评论,或者跟出租车事物聊天,观点没有任何不同,我说这种评论绝对不能出现。

  第二,三段论,大家知道高中生写论文写换用三段论,喜欢用词事实上、实际上、从某种角度看、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说这些词放在里面毫无疑义,作为转折又很丑,我是觉得以后这样的我都要给拿掉。

  第三,零信息量,无论什么话题,只要往这几个大词上扯,可以啊,反正都是行得通的,法治的万能钥匙,不管怎么样都能填上去,这种零信息量也要拒绝掉。

  第四,缺乏一线视角。尤其是接触很多圈子里面的同行,大概对现实缺乏真正的一手的接触,所以我说以后一定要增加现实角度的评论,就是说提对策总是很简单,但是你理解这个现实对策为什么出现确实很难。就好像今天我在谈火锅店的时候我说,我说大家都在说火锅体制有问题,有没有想过这个火锅店可能在经营上会遇到一些什么,他为什么会雇佣这样的服务员,或者这个服务员以前诊断有问题为什么还雇佣她?肯定有现实的问题。

  所以我做了这个,选题、视角,视角现在有点勉为其难,每天都是12个人在里面讨论、在里面吵,吵出来,最后经过三层把关,视角、文本和判断,觉得以后这种判断力,包括我和同事,都是需要锻炼的。

  现在讲面临的问题,第一是资源。比如我到这边来,到这儿有什么样的资源吗?我来了以后我说除了定位之外你们能不能给我别的什么支持?比如说我想办个线下活动,有没有钱?领导说,稿费是可以开的,我想了想,我要稿费,当然是要开的,其他的难道我要自己掏吗?是没有的,反正是没有的,至于人手,虽然说理论上来讲现在整个评论部都在为沸腾服务,他们会当选题的策划和撰写人,但是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肯定是要专人组织一个团队来做才会更好,这个团队肯定是精湛、有效、更为明确的才是更好的,但是确实传统媒体在转型这方面看不懂,他就认为说公众号不就是维护吗,给你配两三个人好像搞定了。

  第二个就是人才,在你这个平台做起来前期缺优秀写手。评论部的同事当然都很优秀,但是评论部的人可能是有点趋同的趋势,就是价值立场和风险就是趋同的,但是优秀写手是很难的。我现在所要解决的刚才说的专栏,我在想设一个专栏,就是介绍一些很陌生的作者,比如说我有朋友是在一个监狱里面,他是很有思想的人,我说给你开一个专栏“监狱来信”,他是监狱的工作人员。我说你从这个视角分析,监狱的制度、形态是怎样的,这样肯定是好看的,我想找各行各业又有思辨能力的人来写,这个是我目前所想到的,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好像惟一能够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且自己培养新写手,达成一个忠诚度,粉丝如果认这个写手的资源,他同时也就认沸腾,这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第三,大跃进。我来了以后他们说,其实报社给你定了任务量了,我说怎么还有任务量这种东西,我说任务量这个东西不是大跃进时代的东西吗,为什么给我任务量?我说你给我时间和空间就可以了,或者你给我大把的空间和资源可以给我定任务量,你什么都没有给我,让我平地起锅炉的时候还给我定任务量,我说不合理,他们说不合理,但是钱该扣还得扣,我说那好吧。现在新京报整个新媒体转型其实是有点尴尬的,它不是定点突破,而是集团作战,现在有一个微信矩阵,像我们整个公众号是在微信矩阵下面,当我们出去做营销、创收的时候,是以具体多少个微信号会统计过来,20个微信公众号动一打包的方式出去做营销,就是广告商想投一下投了20个公众号,是以这种集团作战的方式。这个东西其实我是很排斥的,限制了我的发展空间,而且我觉得在你的号没有文化做起来之前你就发一些广告,比如说天津爆炸案的时候,在我们都在悲痛的时候突然要求我们做一个很欢乐的那种婚庆还是什么之类的产品的广告,后来有领导说为什么没发,说你是忘了还是故意没发?我说我是故意没发,他过了一会儿说,那你还是说忘了吧,我说忘了要扣钱吗?说扣钱,我说我还得故意没发,你就争取,当时的基调确实不太好,我就没发,没发也就没什么事。我是觉得在这个方面实际上是有点竭泽而渔的那种感觉,这是我的一些困惑。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李小鹏的三年和最困难的山西

李小鹏正在推进山西煤炭改革,试图让“一煤独大”的山西寻求突破,由“谷底”回升。但山西煤炭改革多年未见成效,可见积重难返。那么,这次央企入晋,能救活山西经济吗?

千万人娶不到老婆该怎么办?

专家称5年后中国光棍人数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自1982年以来至今,中国越发严重的性别比失衡将引发“婚姻挤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剩男”规模将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2013年估计2400万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将终身打“光棍”。

正当津补贴也要反“四风”?

这本来是强化廉政建设,保持反“四风”常态的正常举措。但是,在检查组罗列的违规津补贴栏目中,竟然包括优秀共产党员和年度先进工作者奖励经费、“三万”活动下乡补贴、党校主体班班主任津贴、市委市政府重大工程专项加班补贴、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或值班补贴等等。

孕妇被打,我们该怎样做看客

回过头来看这段出境转内销的视频和消息,在网上掀起的这场剧情反转风波,我们不难看出,网友的情绪化,是与真相的缺位和到位程度密切相关的。但是作为看客,这种不愿等待真相、求证事实的浮躁,却是与视频中殴打孕妇小偷的那名男子一样,是粗暴而又愚昧的。

  • 日本籍老八路阅兵前路边会战友(图)
  • 拆掉爱心学校当地政府能做得更好吗
  • 骨灰安放八宝山的国军抗战名将
  • 《战争与和平》饱受诟病的硬伤
  • 都什么人会说《烈日灼心》超好看
  • 偷情的人到底是在偷什么
  • 德国弗莱堡特别的鹅卵石标识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