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观后随想

2013年08月30日17:54  新浪传媒

  穿越到两千多年前西汉王朝,看到未央宫文武百官簇拥的豪迈苏武,高擎汉武帝赐予的符节;看到匈奴穹庐宫殿里“杀掉”声中的无助苏武,奋力护卫符节;看到蜷缩地窖濒临死亡的屈辱苏武,紧紧搂抱符节;看到贝加尔湖畔蒙受“背叛”之冤的绝望苏武,倚靠旌毛半脱的符节;看到白发银须回到长安的悲壮苏武,紧攥已然光秃的符节——你,想到了什么?

  歌剧《大汉苏武》的主创人员说,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真实的回答不是答案本身”。但显然,从启幕到落幕,作为“道具”的符节,俨然是全剧之“灵魂”,始终撩拨着观众的情感、思绪。

  《大汉苏武》能与今人“对话”,或许缘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符节”的渴求。置身这个或烂熟于心或已然忘却的典故,苏武手中的符节都会刺激你去冥想,一个人对使命、信念、气节应当如何坚守,对国家强盛、民族和睦、人民和乐,应当有怎样的思考。

  符节的“对话”

  继20年前创作了《张骞》,10年前创作了《司马迁》之后,今年8月18日,陕西演艺集团推出的中国原创歌剧“大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大汉苏武》正式上演。

  “苏武牧羊”这个经典,历经两千多年的百般演绎,似乎已经没有给我们留下对其内涵进行更深刻挖掘、更别样解读的空间。然而,历史与当代之所以总能穿越,古人与今人之所以总能对话,就因为我们一脉相承,中华文明从未断裂。“以古为镜”,可以“正衣冠”。古往之人,久远之事,总会在不经意间引发穿越时空的心灵共振,让我们又禁不住回头瞻望,更真切地观照今日自我,寻找新的出发点。

  歌剧《大汉苏武》只有三幕,选取的是苏武出使、遇劝降、受囚禁、被牧羊、获荣归等若干片断,虽不足以铺陈苏武留胡19年的忍辱负重、生死挣扎的全过程,但这几个片断,集大成地体现了苏武在使命、信念、气节、忠诚上矛盾冲突最激烈的篇章。不要说苏武所面临的生存考验就足以毁灭一个肉体,诱惑的考验也足以令人出卖灵魂,即或被羞辱的考验、家破人亡的考验、蒙受“背叛”冤屈的考验之任何一项,都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信仰、信念、气节和忠诚、坚守、执着,何况这些考验叠加袭来。

  今天我们仍在诘问,换位思考,有多少人苟活的勇气不会一朝尽散,对使命、信仰的坚守能如此一以贯之?

  《大汉苏武》没有答案。但那根贯穿全剧、苏武行卧不离的符节,让现场观众无法无动于衷。剧作毫不吝啬地对符节进行烘托,一根符节直刺观众的神经。或者说,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在那根符节的刺激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

  符节,是汉代天子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的信物,代表的是授权、托付、使命。毫无疑问,主创人员把符节这个符号作了“灵魂化”处理。大幕拉开,年富力强、精神焕发的苏武从汉武帝手中接过旌毛飘逸的符节,让人感受到大汉的盛气凛然和苏武的踌躇满志;当大幕行将落下,当年的符节之旄已化作苏武的白发银须,紧攥着近乎光秃的符节,苏武高喊着:“母亲,儿子我回来了!”顷刻,执着而圣洁的形象令全场凝神屏息,“每个人都变成了苏武。”该剧总导演、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说。苏武手中的符节已完全超越了“凭证”,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信仰的寄托、信念的源泉、忠诚的监督、生死的路幡。

  人类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物质生活已现天壤之别,精神生活不可同日而语。但,对每一代人,心灵的哲学命题却一直需要在归零中考问:信仰是什么?信念在哪里?坚守为什么?

  不管是生活在原始社会还是生活在当下的信息社会,也不管是生活在单一宗教信仰下还是多元思潮中,历史留给我们一个通识: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支柱,就难以经受严酷考验;没有信念,就没有力量源泉,就会在物质诱惑前败下阵来。

  走过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攻坚克难的改革年代,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悔奋斗,直至抛头颅洒热血,靠的是坚定信仰、坚强信念的激励。如今,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失、精神懈怠。坚定理想信念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直面的时代考卷。

  今天的普通个人,该不该心装“符节”?尽管我们更富理性、更具智慧、更善思辨,罕有面对极端环境、极端遭遇、极端打击的生死考验,但我们似乎更容易“受伤”、更容易妥协、更容易彷徨、更容易怨愤。坐在《大汉苏武》的演出现场,经历140分钟的穿越体验,不禁自问:面对苏武的“符节”,我们是不是少了些对信仰的虔诚,少了些对使命的义无反顾,少了些家国情怀的纯粹?

  不能不说,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年代,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根这样的“符节”,更需要如苏武般对“符节”的执着与坚守,以助我们在低落时坚强、在彷徨时倚靠、在绝望时坚持。

  家国情怀天之大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王朝,尤以包括汉武帝在位时的西汉中期最为强大。透过《大汉苏武》不难体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每一个体于信仰、信念、气节上的执着与坚守。大汉之“大”,就在于以苏武为代表的个体家国情怀之大。

  对苏武,匈奴王单于“折磨你是对你的仰慕”,用尽各种手段,包括使用离间计,使苏武家破人亡,成为“叛臣”而被遗弃,即便这样也未能让苏武归顺匈奴,单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颗无法征服的心”。

  这一意味,尤以突出了李陵这个角色的衬托色彩而彰显。

  剧情在万众高呼李陵是“大汉忠臣”、“大汉英雄”声中展开,随着剧情演绎,李陵因战败被擒而天子不问缘由杀他全家,于是他归顺了单于,还现身说法帮助匈奴劝降苏武。此时的苏武有了与李陵相同的境遇:因听信单于制造的谣言,汉武帝认定苏武是叛臣,导致苏武的儿子含冤自尽、妻子被迫改嫁、母亲悲愤交加而亡。但“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苏武,天崩地裂也“不容忍把气节操守出卖”。

  这种反衬在最后一幕喷涌。当苏武终于可以回归故乡,“背叛耻辱让我疯狂”的李陵,在苏武面前自刎诀别,并恳请苏武“割下我的罪发,带回长安我的故乡”。此时,一曲“胡尸汉家心,孤魂何处容”的合唱声起,李陵的命运咏叹笼罩全场,瞬时凝固了一个悲剧的李陵、一个悲壮的苏武。

  相同际遇,为何结局不一?可归因心灵强大与否。而苏武的心灵强大,盖因信仰、信念、气节,这是没有任何世间力量可以摧毁的。李陵则因一时动摇而前功尽弃。

  追求自身强大是人类的天性。或许,时下我们太过在意物质拥有上的强大,而淡漠了心灵强大之源。没有对信仰、信念、气节的坚守与执着,心灵强大就是无源之水,随时可能干涸、可能改变流向。一个人的强大如此,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不也是如此吗?

  人类从组成部族社会起,就开始面临对信仰、信念、忠诚的坚守与背弃,难免面临个体与整体、家庭与国家的两难。个人的生存考验与气节坚守,以及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永恒命题。

  苏武的悲壮,抑或李陵的悲剧,都把撕裂人性的抉择、痛楚、煎熬推向极致。用撕裂的惨痛,祭祀至高无上的家国情怀。这大概是该剧编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研中心艺术指导党小黄所特别在意的“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非常顽强的东西”。

  当下时代,“中国梦”的目标激励,正把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虽欣逢国兴民振,可苏武那种不令“家人无颜”、不让“符节难堪”、不能“愧对国尊”的气节和家国情怀,不会也不该过时。

  文化不能“山寨”

  “苏武牧羊”是一个太过熟稔的经典故事,千年不衰、家喻户晓,入史册、作成语、吟古曲,代代习读、人人诵唱。

  《大汉苏武》的主创人员之所以选择用歌剧形式演绎这部经典,是因为歌剧面对的是“走向成熟的观众”。针对当今文化行为中存在的诸多“不思考”现象,他们希望“拿自己的思考和成熟的观众交流”。该剧作曲、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郝维亚一再强调,创作者要努力提问,让观众静下心来思考。

  有人说,中国目前是一个“大拷贝时代”。话虽有些偏激,但警示我们,文化万不能让“山寨”泛滥。如果“山寨”文化盛行,必会导致一个民族的心灵贫乏。

  文化供给我们精神食粮,供养我们精神脊梁的“钙”,要用我们的基因传承来培育、文明血液来滋养。不同文明能够相互交流、交融,科学、技术更可以相互借鉴,唯独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不容置换。

  数千年雪雨冰霜、斗转星移,之所以未能消融苏武这个“坚守的传奇”,历朝历代政息人亡、褒贬由心,之所以未曾异化苏武这个“忠贞的使者”,或许就因为,信仰、信念、忠诚、气节、坚守和家国情怀,不是一朝一代所专属的“政治符号”,也不是某个时期所特有的“价值元素”,而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血脉基因,是中华民族能够百折不挠的精神脊梁所在。恐怕,这正是一个民族赢得世界理解、尊重、敬仰的一个要件。

  作为为数不多的省级歌剧院团,陕西省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历经30年,以原创歌剧形式把“大汉三部曲”搬上舞台,寄托着他们“文化诠释中国梦”的使命感:张骞不辱使命,打开丝绸之路;司马迁忍辱著述、还原历史,彰显实事求是精神;苏武宁死不屈、执节守忠,爱国精神、民族大义感天动地。

  财力并不雄厚的陕西演艺集团,硬是投资千万元创排这部歌剧,其歌舞剧院的数百位艺术工作者倾心竭力,剧本六易其稿,召开十数次研讨会,还邀请国内歌剧界知名导演、作曲、演员、舞美、灯光等参与创作。演职员们是“以苏武执着的使命感创排《大汉苏武》”。对此,陕西演艺集团董事长刘兵说,这一切就是为了做“正确的事”。他们的执着,不也是一种对中华文化信仰的坚守、对中华精神脊梁的忠诚、对中华文明血脉的守望么?(记者 叶俊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警方:薛蛮子涉多次嫖娼及聚众淫乱
  • 体育欧冠抽签-巴萨再会AC米兰 阿森纳死亡组
  • 娱乐独家:梦鸽首次发声斥报复 被告内讧升级
  • 财经2012年15省社会抚养费达128亿 成糊涂账
  • 科技申通等快递再曝卖客户信息:一份四毛钱
  • 博客李天一案被害人律师:杨某某不是陪酒女
  • 读书皇家奇迹:历史上唯一修成金婚的皇后
  • 教育大学生恋爱1年花1万 男生大呼爱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