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走笔:割舍不了骨肉情--非典时期两地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08:3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香港五月十八日电 题:非典时期两地情 中新社记者陶社兰 上班的路上拿到一张免费赠阅的《都市日报》,其中两个整版介绍云南一些地方的农民因自然灾害而遭受的生活苦难。文章希望人们捐款成为乐施中国之友,帮助这些村民种树,防止水土流失。据知,乐施会在中国西南、西北及东北的边远地区,已开展了诸如植树保土、种植牧草等防灾减灾项目。 上班的时候,又收到银行寄来的帐单,还附有一张希望捐助“健康快车”的单张。资料显示,过去的五年里,“健康快车”眼科火车医院走过内地三十一个偏远乡村,为两万七千多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复明手术。 在香港,这种专门帮助内地的慈善组织还有很多。香港与内地,从来就是割舍不了的骨肉之情。 乐善好施似乎是香港人的传统。就说这次非典型肺炎,自三月爆发以来,成立了多少救助基金、筹到了多少善款,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正是在这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风气下,香港的抗炎取得成效,从最高峰的每日感染八十人下降到现在的单位数字,并将这个记录保持了十几日。 听老一辈香港人说,香港的水资源缺乏,那时的人们,饱受缺水之苦。四十年前,中国政府同意向香港输送东江水,解决了香港的水荒困境。而当内地遭遇灾难的时候,香港人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比如九十年代初华东水灾,香港人男女老幼,纷纷解囊相助。多少感人的故事,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这种血浓于水、同舟共济的感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今,在香港遭遇非典型肺炎这种全新疫症的时候,中央政府对此给予了全力支持,提供了四十万件保护服、二十万个眼罩和一百万个囗罩。而其时,内地也正处于抗炎的最艰难时期,需要同样的物资。五月八日,中央援港首批物资运到皇岗囗岸,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前去接受这批物资时,用“百感交集”来形容他的心情。在他看来,这批珍贵的物资不仅解决了实际需要,更产生出精神力量,鼓励香港市民更加顽强地对抗非典型肺炎。所以他希望,香港人要用实际行动和成绩,报答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人民的支持。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又说“投桃报李”。疫情趋于稳定的香港,并没有忘记还在与病毒苦苦抗争的内地同胞,他们已开始考虑为内地做些什么。从政府层面来看,行政长官董建华透露,初步构思由港府捐出一笔款项,在非典型肺炎的测试、治疗和疫苗研究方面,同内地进行合作。从民间来看,一些团体也自发筹款,支援内地抗炎。试举几例:香港“工商界关怀非典受难基金”组织表示,他们将把受助范围扩展至内地的非典受难者及其家属,拨一千五百万港元捐予内地疫区;港区全国政协发起筹款运动,支持内地对抗非典型肺炎,其中八名委员已经认捐共一千六百万。谁能说这些只是金钱而不是香港人的真情流露呢?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