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沙博理:从烽火年代走来的美裔政协委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19:55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王丹
  政协新闻出版界别里,有一位88岁的美裔政协委员沙博理,淡茶色的眼中并没有搅拌岁月的浑浊,沉浸的反而是一种智慧与冲远的气息。他曾是外文出版局下《中国文学杂志》社、《人民画报》社的老专家。当记者称赞他中文名字好听的时候,年逾八旬的老人也开心的笑了——“博学知理”,果然名如其人。

  将《水浒》译成英文

  1947年,沙博理委员作为外籍工作人员来到中国外文出版社搞文学翻译工作,翻译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水浒》、《林海雪原》、《保卫延安》以及茅盾、赵树理等人的五四文学著作。沙博理委员说,“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文化状态,文学造诣很高,我十分喜爱阅读中国文学作品。”

  沙老从1983年就几经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关心并热爱新闻出版事业,“每一次开政协会议,都有很多从事书刊、杂志、新闻事业的委员来共商国事,他们经验丰富,我愿意与他们交流。”

  研习中国文化的美国士兵

  沙博理委员出生于1915年,幼年时期经历一战,青年时代又经历了二战,他银白色的眉毛中深藏着年代久远的故事,“二战期间,我是一名搞高射炮的美国士兵。美国由于时局的需要,培养一批军人学习世界语言,我被派去学中文和中国的历史文化,越学就越觉得有意思。退伍后我领到了一笔钱,就拿着这些钱作为学费到大学深造,先到哥伦比亚大学,又到耶鲁大学,继续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

  胡同·萝卜白菜

  来到中国,沙博理委员又亲历了解放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看了中国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他说,“50年代生活简单,大家同甘共苦。1963年,我入了中国国籍,跟我的中国老伴儿、女儿一起住在胡同的小平房里,冬天吃萝卜白菜,也不觉得辛苦。我在中国生活很有意思,自己几乎都忘了自己是外国人。”

  【记者后记】由于年纪的原因,沙老的手指已经有些颤抖,但令记者惊讶的是,88岁的沙老可以清晰快速的说出每一个年代数字,包括中国历史大事的年代、每一个对他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年代。提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沙老没有回想停顿,恐怕那些在身在异乡的往事并不单单是刻印在脑海中,而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与情结了吧。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