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记者手记:报道“两会” 我们的记者为啥不听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23:03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张爱敬

  几天来,记者在采访政协会议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困惑。政协开幕,人民大会堂前,看记者如云,令不少委员步难行,门难进。据3月2日《人民政协报》报道,今年虽然不是换届之年,但报名采访的记者仍十分踊跃,此次采访政协会议的内地记者共有1080名。然而记者看到,每每小组讨论,前来听会的记者却是稀稀寥寥,有些小组,甚至连一个记者都没有。记者于是不禁困惑,我们的记者为啥不听会?

  去年采访政协,记者看到,有不少记者直接管委员要提案,说上两三句话,拿到提案就走,回去编辑编辑,一篇文章就出来了。委员们似乎也早已熟悉了记者们的这一惯势,提前将提案复印上好几份,以备记者随时拿走参考。今年采访政协,这种现象依旧存在。一位在政协会上记录小组发言讨论的工作人员说,前来听会的记者不是很多,一些记者主要是来向他要委员们的发言记录的,回去整理整理,编辑编辑,就成一篇甚至几篇稿子。

  有些媒体,上会人数少,时间紧,任务重,听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拿一些委员提案或发言记录走,进行编辑整理,未尝不可,但情况是,很多记者,有时间,有精力,完全可以去听会,却也完全采用这种方式编写稿件,不去亲自采访报道,不免就有投机取巧、缺乏责任心之嫌了。

  中国妇女报副总编尚绍华委员认为,记者还是应该多听一些小组讨论的。她觉得很多委员的发言很精彩,有很多独到的地方,现场特别能感染人。很多有特点、鲜活的东西,是在听会时才能捕捉到的。尚委员说,如果只是了解委员带来什么提案,把委员的提案内容再编辑写一写,报道就容易千篇一律,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发现不了新的问题,发掘不出新的视角,百姓也不爱看。

  阎洪臣委员同样认为,委员们在小组讨论时的发言,内容的丰富度,见解的独到与深入,讨论时碰撞的思考,远远不是一份提案,也不是工作人员的会议记录就能包容下的。记者还是应该多听会的。

  我们的记者似乎已经没有耐心,踏下心来,去等待捕捉亮点了。我们的记者,似乎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挖掘采访素材了。而这,是不是也多少显示出了记者的一种浮躁?

  记者也看到,也有一些前来听会的记者,只听了一会儿,就走了。问到原因,她说,还是有一些代表委员,说官话套话,发言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没意思。

  此位记者的话,我想也是记者不听会的一个原因,也代表了一部分不是不愿听会的记者的意见。我们的代表委员,是否也要看看,对于自己的发言,自己是否真的认真准备了,是否真的言之有物,言之有道呢?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