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专题 > 正文

亚洲周刊:护照变幻见证中国外交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16:48 中国新闻网

  三千年来中国旅行证件的变迁,见证了中国国力提升的轨迹和中外交往历史。

  中共建国的头三十年,一直被外界批评没有给予公民出外旅行的自由。的确,那时候只有政府外交官员、派到第三世界国家参与援助和建设的医护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才有机会踏出国门,因而“护照”这种东西,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八十年代以来却完全变了,从最早的允许归国华侨出国定居、出国留学,到公营或私营出国经商,再到九十年代末以来大批“先富起来”的平民百姓出境旅游,“护照”已经不再是特殊身份的符号,而回到原来的旅行证件的本义。

  在“全球化”高唱入云的今天,中国公民出国公干或旅游已经变得很平常,读读由长期从事外交工作,曾任中国驻加蓬大使的作者范振水,以十三年研究心得写成的《中国护照》,确实有益。历史上作为“通过关卡的身份证明”这种功能的物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称为符、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安全证书、通行证等,直到清代国门打开,吸取了外来的经验和知识,根据通行证件的证明身份、提请边境关防查验者予以“保护”和“关照”、给予方便、准予放行的功能,翻译者将源于法国的“PASSPORT”一词,于一八四五年首次译为“护照”,于是就沿用至今。

  用作通关证明的物体,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物料制成,最早是石刻、铜铸,着名的战国时代的“阳陵虎符”便是铜铸的信物﹔而后以竹、木雕刻证明文字,再变成用纸张,最初是手书后盖上官印为凭,而后用机器印刷。每一次变化都见证了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护照曾经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国内护照由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中共建国之初。

  “节”是最早使用的通行凭证,符出现以后,节仍在使用。战国时期辅助秦国变法图强的商鞅,被政敌追捕时,因为手中无符节,不能过关又不能住客店留宿,最终被擒,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制订的法律竟置自己于死地。春秋时齐国公子孟尝君被秦昭王捉住,秦王要杀他,后来放了,孟尝君持通关证明文件“传”连夜逃亡。当时的关卡法令规定鸡鸣才开关放行,幸好有个客人懂得模仿鸡鸣,于是来一招“半夜鸡叫”,终于让孟尝君持传出关。秦昭王后悔放了孟尝君,派人追杀,官兵赶到时,孟尝君已经出了函谷关。汉朝使节苏武被匈奴囚禁,他手持国家使臣专用的“节”决不屈服,被放逐到贝加尔湖边牧羊,十九年来晨起操持,至节旄尽落仍坚贞不屈,因而后世出现“守节”等词语。

  《西游记》中关于通关验证、“倒换文牒”的记述甚多。史实是玄奘只随商旅偷偷出行,身上并无通关文牒,书中所记,显然是作者根据当时明朝的“倒换文牒”制度而写的。《西游记》中记述“西梁女国国王”给唐僧一行加注签证的细节,与今天持护照入境时盖印批注的过程极相似。

  小小的护照大有学问。一本护照,不仅见证了中国国力提升的轨迹和国民自由和生活水平的变化,也成了一部浓缩的中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一本护照,其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沉淀。(来源:香港《亚洲周刊》;作者:黄非红)

  相关专题: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