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给孩子们补上“生命教育”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02:55 新京报

  社论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评论之二上海市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其中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上海市这一决定意味着,“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开始正式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

  前段时间,北京市同一天就曾经发生两名学生自杀事件,这使许多人大受震动。

  其实,类似中小学生不堪各种压力而轻生的新闻已经不鲜见了。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一个个悲剧不禁使人发问———为何他们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应对人生的苦恼和挫折,为什么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如此轻率?

  此外,“无知女生怀孕生产后将婴儿杀死”,“中学生将乞丐殴打致死”以及校园里各种血腥事件也不断见诸报端,这更让人惊讶———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竟然如此漠视?

  这些恶性事件提醒人们,尽快让孩子们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让生命悲剧不再重演,已是迫在眉睫。

  中央近期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的确,教育不能仅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更应该促进和培养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教育是开发人、培养人的伟业,而开发人、培养人的前提是要认识、理解人。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从而也就可以说,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也会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前,“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之可贵。此外,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医院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被告知,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践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近几年来,“生命教育”的概念也被国内的教育界认可,教育工作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学会敬畏生命,爱惜生命。今年4月4日,北京某高中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了一段完全真实的剖腹产全过程录像。他们由此了解到,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艰难,生命是如此的宝贵。

  随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推进,我们期待“生命教育”能被更多的地方重视。更期望,“生命教育”能被写入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战略,能给一代又一代的受教育者带来心灵的启蒙。本报评论员于平相关报道见今日A13版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9+2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关注2004年高考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AC米兰中国行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