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克里体面认输 最后演讲动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09:32 南方都市报

  分析者认为果断言败给克里形象加分,令他还有“第二次机会”

  美国大选之痛定思痛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大选出现计票争端在人们预料之中,出乎意料的是克里在全美投票结束不到半天就迅速向对手认输。但是克里认输后反而大出风头,几乎盖过竞选连任成
功的布什。

  克里的支持者说,这正是克里的过人之处,他以行动实践了团结美国人前进的诺言,为他的个人魅力加分。

  最后演讲动感情

  在俄亥俄州计票尚未结束时就认输,这让很多狂热支持克里的民主党人难以接受。11月3日,在最后一次面对支持者的演讲中,克里少有地动了感情。在数个摇摆州中,俄州的“沦陷”无论在选票上还是在感情上,都对克里是致命一击。因为该州的失业率居于全美前列,堪称美国经济萧条的典型代表,是克里随口就提的抨击布什治国无方的重要论据。

  双方阵营都表赞扬

  但克里还是坦承失败,并在谈到俄亥俄州的选票争议时说:“在美国,每张选票都被计算是非常重要……但这个结果应该由选民决定,而不是一场死缠烂打的官司。如果还有机会获胜,我将不会放弃努力。”

  这令担心出现选票争端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布什的支持者认为克里的表现无可挑剔,克里的支持者更是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一时间舆论对克里的果断之举颇多赞扬,最后克里以一个“智者”的形象告别了大选。

  “他还有第二次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遗憾地输掉了这场选举,但是克里从不被看好的党内候选人成为最后和布什势均力敌的候选人,克里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形象,而且扩大了在美国选民中的影响力,同时也赢得了民主党内人士的认同。如果他有意东山再起,那么完全可以尝试在四年后卷土重来,再次向白宫发起冲击。正如民主党重量级众议员南希·佩洛西所说:“他还将有第二次机会。”

  (钟荷)

  “在美国,每张选票都被计算是非常重要……但这个结果应该由选民决定,而不是一场死缠烂打的官司。如果还有机会获胜,我将不会放弃努力。”

  ——克里

  特写

  感谢选民 几欲落泪

  从投票结束直至打电话给布什宣布竞选失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同样度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时光。

  最初曾经很乐观

  2日晚上8时,克里和家人一起回到了位于波士顿比肯希尔区的住宅。他的竞选主管卡希尔在那里待了大约1个小时,然后就前往竞选作战总部,分析各州情况,尤其是佛罗里达和俄亥俄州的选情。

  克里的两个女儿亚历山德拉和瓦妮莎以及特雷莎的两个儿子克里斯和安德烈一起待在厨房里。由于房间里没有电视,克里只能不停地从卡希尔打来的电话中了解最新的选情。

  最初的民意调查显示,克里的支持率曾一度领先布什,他和家人们的情绪也显得非常轻松乐观。

  白宫来电要他认输

  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却表明,克里的形势很不乐观,尤其是在关键州俄亥俄州的选情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输掉了俄州,克里就无法扭转败局。

  晚上11时,白宫办公厅主任卡德给卡希尔打来电话,希望克里宣布竞选失败。但是克里的助手在分析后却认为,应该谨慎从事,避免重蹈2000年总统选举中戈尔的覆辙。

  天色渐渐放亮。在克里的屋子里,他的助手们忙了整整一夜。克里的竞选搭档爱德华兹倾向坚持到底,但几名高级助手认为,克里在俄州获胜的希望已经微乎其微。

  在经过各种分析确定获胜无望后,克里在3日上午11时给布什打电话,承认选举失利,并且向布什表示祝贺。

  3日下午,克里和爱德华兹前往波士顿的法纳尔大厅发表承认失败的演讲。克里竭力保持镇静,但依旧有些心烦意乱,下车后竟然只顾自己往前走而忘记了太太,等回过神来才又返回找特雷莎。

  演讲认输一度哽咽

  爱德华兹首先发言。他称赞克里是一个“伟大的美国人”。他说:“你们可以失败,但不能离开。”轮到克里讲话时,台下再次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克里虽然面带微笑,但是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失落。

  克里说,他已经向布什和第一夫人劳拉打了电话,向他们表示祝贺。克里的演讲多次被支持者的掌声打断,他接连说了好几声“谢谢”,一度声音哽咽。随后,克里分别向竞选搭档爱德华兹、竞选班子成员和支持者们一一表示感谢。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图:

  11月3日,在波士顿的法纳尔大厅内,克里(右)与其竞选搭档爱德华兹同时垂下头,眼神中充满伤感。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