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阿拉法特逝世专题 > 正文

记者为阿翁拍下照片未能如约送去成永远遗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01:57 京华时报
  作者: 孙思娅来源:
记者为阿翁拍下照片未能如约送去成永远遗憾(图)
没能将这张照片送给阿拉法特,成为任晨鸣心中永远的遗憾。

  中新社记者拍摄到阿拉法特珍贵照片 未能如约送给他

  11月12日,阿拉法特遗体被安葬在其位于约旦河岸城市拉马拉的官邸。中新社摄影记者任晨鸣心底的遗憾无以名状,把一张照片交给阿拉法特的愿望彻底破灭。

  13年前,阿拉法特来华访问时,任晨鸣拍摄了一些珍贵照片。其中有一张:一个美丽的中国小姑娘献花后阿拉法特亲吻她。阿拉法特希望要这张照片,但任晨鸣始终没能有机会送给他。

  获得特别拍摄机会

  摄影记者任晨鸣于1985年加入中国新闻社。1987年,他被安排到中新社的中央时政组,专门负责采访党和国家的重大国务活动。

  1991年冬天,阿拉法特来华访问,任晨鸣参与了对该事件的报道。

  这之前,任晨鸣对传奇的阿拉法特早有深厚“兴趣”。上世纪70年代,应联合国的邀请,在300名美国警察的护送下,年轻的阿拉法特身着黄绿色的卡其布军装,腰间挎着左轮手枪,枪套外别着7颗金色的子弹,同20多名巴勒斯坦组织的代表一起进入联合国大厦。阿拉法特发表了“今天我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手枪,希望你们不要让我手中的橄榄枝脱落”的演讲。这个历史场景深深震撼了任晨鸣。亲眼见到阿拉法特,并拍摄他的照片———成为任晨鸣的一大愿望。

  1991年的11月20日,机会到来了。

  1991年11月18日,恰好轮到任晨鸣值班。那天外交部下达了口头通知,阿拉法特即将以巴勒斯坦国总统身份访问北京,但时间未定,请各部门等待通知。

  阿拉法特来访的消息,让任晨鸣非常激动,“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

  紧张中等来阿拉法特

  通常情况下,外国领导来访的行程是确定的。外交部会将来访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提前通知新闻单位。阿拉法特是个例外。

  当时频繁的刺杀行动,威胁着阿拉法特的生命。因此他必须用飘忽不定且绝对保密的行踪,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也决定了阿拉法特1991年的北京之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1991年11月19日晚上,外交部下达正式通知,阿拉法特将在20日的清晨到达北京,届时杨尚昆主席将在人民大会堂欢迎他的到来。虽然如此,但阿拉法特到底会在20日清晨几时出现,是从哪里来,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20日早晨8时20分,任晨鸣来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北门。那天天气很冷,风也很大,站在大会堂前开阔的广场上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刺骨寒风。门卫告诉在寒风中等候的记者们,目前还没有得到外交部的通知,只能继续在大会堂外等候。

  上午9时20分,路透社的记者开着车飞一般赶来。心急如焚的路透社记者看到大家还在门外等候,长长地舒了口气,乐着说:吓死我了,睡过了,还好没有错过。同时他也给记者们带来了一个消息:阿拉法特从北朝鲜来。

  上午10时20分,核对过名单,并进行了安检后,记者们从北门进入大会堂。当时,人民大会堂的安检设备和负责安检的武警,都是从首都机场抽调过来的。

  进入北门后,记者们走进了东大厅———人民大会堂最大的厅,三军仪仗队已经在那里列队等候了。仪仗队一般都是提前一小时列队,但仪仗队的大队长告诉任晨鸣,这次他们8时就来了。

  上午10时31分,广场外的礼炮声响起,任晨鸣在心中默数:一共是21响,中国用欢迎国家元首的礼仪迎接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巴勒斯坦故人。

  随后大门打开,任晨鸣看到一身戎装的阿拉法特从远处走来。

  拍摄到珍贵照片

  阿拉法特头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头巾,身后跟随着10多个高大魁梧的巴勒斯坦保镖。每个保镖的眼睛都像鹰一样注视一方,他们并没有紧紧跟随着阿拉法特,而是与他保持着一段距离。

  还有20多米时,阿拉法特就向杨尚昆张开了双臂。

  “他当时特别兴奋,他的表情表明他真是见到了老朋友,而非一般的外交礼仪”。

  阿拉法特越走越近,任晨鸣看到他的双手缠满了绷带,据说是便于用枪。在阿拉法特的右腰上真的别着一把左轮手枪,还有7颗闪闪发光的金色子弹。阿拉法特并不是简单的和杨尚昆拥抱后,两人说了许多话。阿拉法特说的是阿拉伯语,而且语速很快,任晨鸣没有听懂,但是从阿拉法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很开心。

  这时候,一个中国小女孩,穿着鲜黄色的毛衣,将手中的鲜花献给了阿拉法特。阿拉法特伸出双手———此时任晨鸣看到的是一双粗糙的手,任晨鸣形容为一双战士的手———阿拉法特伸出双手,轻轻地捧着小女孩的面颊,他说了几句阿拉伯语后,低下身亲吻了美丽的小女孩。

  当时任晨鸣离得最近,他不停按动着快门。突然,他发现阿拉法特愣了一下,然后抬头看向任晨鸣,用英语问道:“可不可以把照片送给我?”对于阿拉法特的问话,任晨鸣感到非常意外。阿拉法特的英语说得不太好,不过任晨鸣还是听得很明白。

  “当然可以。”任晨鸣回答。站在一旁的杨尚昆主席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当然可以,想要多少张都可以。”被“战士”阿拉法特震撼

  大会堂的东大厅奏响了巴勒斯坦的国歌,之后是中国国歌,随后阿拉法特在杨尚昆和礼仪官的陪同下开始检阅仪仗队。此时的阿拉法特变得极为严肃,他足蹬一双黑色的长统靴,站得笔直,就像一个等待受命的战士。猩红的地毯,配上他的绿军装,仿佛红得和平时都不太一样。阿拉法特先面向仪仗队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开始行进。阿拉法特腰板笔直,迈着几乎是正步的步伐,头侧向仪仗队的方向,一步步向前走,大会堂的地板被跺得咚咚地响。

  在任晨鸣的镜头中,阿拉法特始终保持着同一个姿势走完100多米的全程,结束之后,又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阿拉法特战士一般的姿态,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阿拉法特和杨尚昆进入会议室坐定,记者们拍摄了5分钟后,离开了会议室。在大会堂外,任晨鸣正巧遇上从北门出来的仪仗队。队长告诉任晨鸣,阿拉法特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所有的战士在接受阿拉法特的检阅时,心情都是无比激动的,因为“军人的心是相通的”,这句话大队长说了两遍。

  未能如约送照片

  任晨鸣立即赶回了报社,他拒绝了专门负责冲胶卷的工作人员,坚持要自己冲洗黑白胶卷。彩色的胶卷被送到车间冲洗时,任晨鸣也寸步不离。

  当天下午4时,任晨鸣拿到了照片。照片是按照他之前对阿拉法特的理解而拍摄的,有几张不错的照片,任晨鸣认为自己这趟“真的没有白去”。他选了几张阿拉法特亲吻小女孩的照片,准备在第二天阿拉法特去钓鱼台的时候送给他。

  21日,任晨鸣很早就来到了编辑部,等待外交部的通知。9时,外交部发来通知,取消了所有对阿拉法特的采访。因为应阿拉法特的请求,他因特殊情况,一早已经乘飞机离开了北京。阿拉法特去了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任晨鸣错过了将照片送给阿拉法特的机会。

  从此以后,任晨鸣就更加关注阿拉法特的活动。1996年,阿拉法特再次来到了北京。那时候任晨鸣正在外地出差,再次错过将照片送给阿拉法特的机会。2003年,阿拉法特被困官邸,任晨鸣想去采访,并把照片送给他。为此他做了多次努力,但都没有能够去成。

  任晨鸣认为阿拉法特是一个有思想、能够影响世界的政治家,而且又极富个性和魅力。面对阿拉法特的死亡,任晨鸣感到很悲伤。他要给阿拉法特那张照片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

  相关专题:阿拉法特逝世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