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原北京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腐败案专题 > 正文

红网评论:别让贪官事迹二次污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0:04 红网

  据了解,毕玉玺在敛财过程中有“五大敛财手段”。一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大搞权钱交易;二是以子女出国留学为名收受或索取贿赂;三是利用节假日、生日大肆接受他人送的礼品;四是借出国开会、外出旅游收受他人钱物;五是以“玩牌”名义赌博,从中收取下级、不法商人故意输给的巨额现金。

  这段被冠以“毕玉玺敛财五大绝招”的文字,一定是许多人怀着猎奇心理愿意看的
,对于媒体来说当然是个卖点。但是这样的报道似乎太多了,一有贪官落马就是什么忏悔录、发家史、艳情篇等等花边性质的新闻,看者众亦!

  首先说这贪官的劣迹有何警示作用?在他们的劣迹背后是一种风光的光环,是我这样的老百姓有所羡慕的生活。要说警示作用,他们的死让我的羡慕成为了背后发凉。因此那种羡慕就不会变成现实的操作。所以如果要警示什么,贪官的可悲下场倒是值得我们好好宣传一下了。

  其次在众多的看者中,有无未成年人或者一些心术不正但缺少经验的人呢?一定有。那么对敛财绝招的介绍是否有些教科书的味道呢?虽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未成年人或那些不仁之人来说,这些绝招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是绝招,自然难免被效仿。据媒体载,一些中学生将贪官作为奋斗的目标,难道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也有人会说,那毕玉玺不是被抓住了吗?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是我们是不能肯定所有的贪官都能够被抓住?所有被抓住的贪官都能够一览无余地被我们看穿?因此这种绝招自然有用,从另一个方面看,贪官的层出不穷也说明了这种负面影响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因此,我认为对于贪官的报道还是少来些如此煽情的内容,多来些让人感到警醒的东西,那样才能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也不至于让贪官的“事迹”有了二次污染的机会。(记者 郝志明)

  相关专题:原北京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腐败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