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召开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我做起圆桌论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3:06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各地政府也纷纷就此开展了各项节能工作。本报7月9日的《圆桌论谈》曾经以“节约能源还需从机关做起”为题,在有关部门和市民中进行了探讨,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连日来,有数十位市民打进本报热线,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节约能源,机关干部应该以身作则,但也与我们每一个市民有着密切联系。大家希望能够通过本报的讨论,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积极献策,共同为节约有限的能源做一点自己该做的事情。 南京市二条巷35号市民马先生:我觉得节约能源应该是大家的事,和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我发现这和受教育程度有关,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越注重节约。上个月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最后桌上剩菜好多,有些菜甚至还没有动过,可新郎新娘拒绝打包,生怕让来宾瞧不起。其实,中国人的生活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任意挥霍的地步,就是到了富裕的程度,我们也不能随便浪费有限的能源和食物啊。如果是富人节约,就会有人称赞他(她)这样做是一种美德;反之,就是小气、吝啬。我们中国人活着就是讲究一个面子,如果再这样挥霍,总有一天连“里子”都没有了,那还要面子干什么呢? 南京人民印刷厂林小姐:一次性用品因为能给人们带来便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比如,一次性木筷、一次性纸巾、一次性纸杯。其实,很多一次性用品也存在着许多卫生隐患。我家里就从来不用一次性用品。无论是碗筷、杯碟全部要进消毒柜消毒,每周要用开水煮沸。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珍惜,也是对来宾最尊重的待客方式。听说日本连一次性纸巾和木筷都要从中国进口,并不是人家不具备生产能力,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反正家大业大,也不在乎多砍几棵树,还在傻乎乎地用我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来换取今天的外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老人还是很注意节约的,一般家里的剩饭剩菜都是老人吃,而在年轻人当中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主要是他们认为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所以不会珍惜。现在很多年轻的“白领”都在肆意挥霍社会有限的能源,哪怕冷得要在办公室穿外套,也不知道把空调关掉,反正是公家花钱,没有人心疼。我觉得还是要对年轻人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在家里都会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特别是废旧电池等有污染的不可回收物品。但问题是,社区在前几年还在小区设置过废旧电池收集箱,满了以后也不知送到哪儿去,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既然现在要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那有关部门就应该考虑到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比市民的观念还要滞后。 雨花西路能仁里47号楼张女士: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这项美德也正在被许多人所淡忘。我觉得温家宝总理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生活好了一点就开始忘本了,成天追求所谓的生活品质。就说我侄女吧,不管天冷天热都要开空调,说要保持人体最舒适的温度,还自以为是什么“小资生活方式”,要我说就是麻木。更可气的是,像我们上了点年纪的人,不习惯吹空调,还要被他们年轻人笑话,说我们土,不懂得享受,舍不得花电费。在他们年轻人眼里,好像现在勤俭节约是什么丢人的事似的,按道理来说,从小对他们进行的这方面的教育应该也不少啊。真搞不懂他们是怎么想的,现在两代人之间的确在许多事上体现出代沟啊。 南京信息工程学院王同学:我身边的朋友谁真的那么节约,肯定会被认为很“抠门”,大家谁愿意和这种人相处啊。其实勤俭节约是美德的道理,大家从小就知道了,但真正做起来确实很难。我理解的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的话,应该就是从日常生活的节约水电、爱惜粮食、废物利用等等做起吧。但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和我一样,从没想过要节约水电吧,就算有,那也是怕交水电费,不可能上升到环保公益的高度。小时候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还教了一首古诗《锄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现在出去吃饭,再饿也要将盘子里剩下点食物,说这是礼节,吃太干净会被笑话的。怎么说呢,一方面说明现在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如果像以前吃不上饭,看还有谁说剩饭才算有礼貌?另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勤俭节约永远是美德。 《江南时报》 (2005年07月13日 第二版) 相关专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