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走入困境 外资保险能否起死回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05:01 青年参考 | |
德国《商报》8月19日 “医院大门朝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是当今中国医疗事业的写照。近日广西桂林一位见义勇为的民工因拦截抢劫歹徒被刺伤,但医院坚持先付款、后手术,眼睁睁地看着伤者死去。 在中国,生病是件烦心的事。20年来,卫生系统是努力改革的对象,但有效的医疗保险体系至今没有建成。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在国家负责医疗和“市场解决”的乐观改革方案之间寻求出路。但是,在这样走钢丝的过程中,吃亏的主要是穷人和农村居民。 今天,中国60%的城市居民根本没有医疗保险,农村中甚至高达90%。一旦生病,只能依靠自己的积蓄。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的医生或医院的治疗费用很便宜,但许多中国人根本花不起这笔钱,“看病难、看病贵”早已成了民间的口头禅。医疗事业出现了奇特的变化,由于吸收私人资本,医院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国家逐步退出了对医院的资助,赢利成了医院的首要目标。 在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德国医疗保险公司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最近,德国医保公司以19%的股份加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的自由化,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已全面崩溃。国家在城市组建医疗保险已有8年,但只有9%的中国人参加。目前私人医疗保险只是与其他保险相搭配的保险品种,没有全保。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增长很快,但是数额只有德国保险市场的1/10。 德国医保公司是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中做医疗保险鉴定的惟一股东,它主要负责开发保险种类、进行理赔和保健管理,这方面有很多需要补做的工作。向投保者收取的保金很低,平均每人每年为40欧元至100欧元,提供的保险也有限,只有住院补助金、事故保险和某些疾病以外的医疗费用保险。健康出现严重问题或动大手术时,这些钱当然不够用。 问题是,中国卫生体系的政策框架条件如何发展难以把握,目前也没有建立私人医疗全保险的可能,这是因为中国医疗基础设施不全,缺少独立行医的医生和质量高的医院。对于进行私人医疗保险的公司来说,致命的弱点是投保人欺骗的比例很高,医生有时用一人的保单给投保人的全家治病。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