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美国传统文化唱挽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0:25 青年参考 | |
泰德·库塞虽然退休在家,但依然活跃。2004年10月,他荣获了全美“桂冠诗人”的称号,今年他荣获“普利策新闻奖”。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耀,似灼灼的光环萦绕着他四周。他一夜成名,一下子吸引了那些已经出版十几本诗歌集和散文集的作家们的目光。 1939年,泰德·库塞生于美国的衣阿华州。收录了他在1965年至1985年间创作的早期诗歌,是他在步入中年时对早年生活的回顾和反思。大部分诗歌精炼短小,诗行最多不超过 三十多年来,泰德·库塞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巧妙地使不同的事物达到生动的和谐。通过漫长而卓越的写作生涯,他的作品清澈而容易接近,使诗作像水彩画一样新鲜而自然。他的诗歌具有超凡的吸引力,让人读后有一种马上向旁人推荐的冲动。这本诗集中的有些诗读来让人备感亲切,如春风拂面;有些则是引人入胜,回味久笃。 有些诗歌则更接近于写实。库塞是一个娴熟的肖像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大部分是个性鲜明的老百姓。他巧妙地将自己对人物的爱憎之情注入诗行,并近乎完美地运用了明喻和暗喻手法,纯熟地将人物的形象勾勒得逼真动人。他的诗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各种类比和想像的技巧,把感情尽可能地表达完整。有时候,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预知其诗歌行进的路径,如同在“卡莉”一诗中,作者将这种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卡莉 “积灰尘跟掸灰尘老是没个完”,我姑妈常常说,抹布则像暴风雨前的云,掠过小房子里黄色的橡木家具。在那里她住了七十年,手捏一团强迫症,胳膊肘吱吱叫、梆梆响像风雨中的树枝,现在灰尘是她的手给心挥尘。它老是这么没个完。 泰德·库塞最常用的手法是暗喻,对此他乐此不疲。使用暗喻可以将一层或多层涵义隐藏其间,可以更好地对描述对象进行深层比较,而采用明喻手法,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如果我们将他的诗《在田野的角落里》一开头的几句,换成“一条蛇”为行为者,那诗歌中使用暗喻的手法所能达到的效果会逊色很多。而换成“一只动物”,所产生的读者效应就会深刻得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味道。全诗如下:有谁在唤着我的名字/它一定躲在田野的某个角落/那残留在篱笆墙上的铁蒺藜/晒着午后的太阳,扭作一团/还有那片片洒落在犁沟旁的碎石块/在暖和的草坡上睡着了。 泰德·库塞毕生致力于创作人民大众能读懂的诗歌,他富有新意的暗喻手法,会不时地跃入你眼帘。例如,“月神与日神在天空嬉戏/一当她伸手捧掬/却惊散了满天的星辰/落满了她的花园”。 国会图书馆的馆员这样评价他:“泰德·库塞是代表美国乡村和小城镇声音的卓越诗人,也是第一位从大平原地区挑选出来的桂冠诗人。”他不仅来自这片土地,而且他永远属于这片土地。那些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者型诗人们,经常在不同的学术部门、地区之间流动,而库塞始终扎根于大平原乡土文化,坚守着这片“诗的乐园”。如今,他已经成为美国诗坛上乡土文化的象征,他让人们的目光从东西海岸地区重新投向了美国中部,他让人们明白中部大平原才是文学创作的发源地。 事实上,大平原地区文学一直以来以小说著称,还从未涌现出过像泰德·库塞这样辉煌的诗人。在此之前,这个地区还没有一个诗人能与小说家维拉·卡瑟齐名。因此,像泰德·库塞这样的诗人备受欢迎,因为他的诗歌已经让大平原地区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与风俗文化声名远播。 当然了,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数天内,使中部平原的文化随同库塞的诗歌流行全国,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而且,当地居民也不可能一下子意识到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强大作用,它们可以推动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音乐文化的发展。不管当初库塞是否真的动过这种念头,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一直很怀念传统文化流行的年代,而今它们都正日渐消失。在那个年代里,传统文化是那么具有魅力,那么耐人寻味。 可以说,泰德·库塞是美国第一个“传统文化”的挽歌者。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