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中国造”世界名牌何时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04:51 青年参考

  BBC 9月1日

  中国正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其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产品举世闻名。但这个不断上升的亚洲巨人,在这个被奢侈品簇拥下的,品位越来越高的世界中,还能成功吗?

  “别浪费时间了,年轻人。我保证你在这里不会找到任何‘Made in Chi
na’的产品”流行时装店Cesari的老板如是说。

  “这里”是伦敦的新庞德街(New Bond Street),集中了全球最顶尖的奢侈品品牌的时装专卖店和高价珠宝店。

  在邻近Bernini专卖店的旁边,销售小姐很有耐心地向顾客展示一些限量版的昂贵套装,所有这些都很骄傲地贴着“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的标签。

  这个规则到处适用:高价格和高级的原产国标签成正比。但哪里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呢?

  廉价货基地

  沿着闻名的牛津街东边而行,穿过熙攘的人群,这里奢侈品潮水逐渐褪去,价格低得惊人。

  许多商品只花几英镑就能买到,这些商店吸引了数量众多的普通大众消费者,而这里最便宜的衣服中,有许多都来自中国。

  “Made in China”

商标在这个高端市场的缺席,是否意味着中国人买不起奢侈品呢?绝非如此。

  主要的国外奢侈品牌诸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普拉达(Prada)和阿曼尼(Giorgio Armani)都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时据报接下来他们还将有更野心勃勃的计划。

  “我们的中国顾客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总是‘店里什么最贵?’”一个零售商如是说。

  年轻一代爱奢侈品

  根据中国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最新的数据,有1.75亿中国人能消费得起高端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

  据估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增至2.5亿,在接下来的5年内,基本上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国内生产总值的飞速增长,年轻一代正快速发展着对奢侈品的感觉,”华伦天奴的CEO Michele Norsa说道。

  然而,这些品牌都不是在中国制造。在近期内,这些公司似乎没有在中国设厂生产这些奢侈品的计划。“消费者可能会认为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是低成本和质量差的。顾客现在仍需要那些‘Made in Italy’或者‘Made in France’的标签。”Norsa先生说道。

  奢侈品品牌需求

  记者询问了Cesari专卖店的老板,问他是否考虑将其库房架子上都堆满中国制造的奢侈品。

  “是的,”他说,“问题在于,商品在哪儿呢?”增加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高附加值的问题,最近越来越迫在眉睫。“只要看看在欧盟国家的港口堆积着的中国

纺织品就可见一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一位官员说“如果这些产品有更高的附加值,而且其他国家不能生产,它们就不会遇到现在的问题了。”

  “树立世界名牌需要许多的资源,包括时间、专业技术和金钱,”研究员张先生说,“真正的问题是,名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即使他们有资源,他们也可能没有耐心坚持下去。”

  现状

  尽管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来加强相关法律,但对全球

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成为中国名牌建立的阻碍。

  在一个新的品牌声名鹊起之前,它的伪造产品(在外形上非常相似,但是质量却差得多)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些让海内外的中国企业家感到灰心。“中国企业需要非常努力地去改变现状”,张先生说。一些观察家建言,处于萌芽中的中国奢侈品品牌,要将目光锁定全球市场,而不是中国本土。

  中国有一句俗语:家花没有野花香。而且中国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本土品牌质量一定差。尽管克服这些听起来像是一场费力的战争,但一些中国本土名牌仍可能会取得一些进展。

  巴黎在招手

  比如,久负盛名的白酒品牌茅台,可能发现自己会成为在海外市场中第一批中国奢侈品品牌。同时据报道,一些国际奢侈品制造商考虑在中国生产其某些产品,比如休闲服和一些皮货。

  “Made in China”的奢侈品,在未来几十年里,可能将出现在巴黎时髦的专卖店中,为其着色。当然在伦敦的新庞德街也同样如此。(邵洁 编译)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