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中国民间环保的新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04:51 青年参考

  《华尔街日报》8月29日

  “以前,许多人都认为在中国增加民主和开放会带来混乱。但从这次圆明园事件来看,这种担心并没有充分根据,环境和文化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大家都有责任参与进来。”

  圆明园曾是中国著名皇家园林之一。自从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劫掠以来,已过去近一
个半世纪的时间。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圆明园荒芜的土地,和环绕其间的湖泊几乎已被人们淡忘。园中的废墟间和满是垃圾的道路上长满了杂草和小树。池塘和水沟变成了泥坑。

  后来,有人开始试图对圆明园进行一番改造。但一场风波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为了节约一点水他们不惜破坏整个古迹

  今年春天,研究生命科学的张正春教授到圆明园参观时,发现湖水已经被抽干,工人们正用防渗膜将湖底盖住,一旁的挖掘机在清除湖边的大石头。他们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因为北京的地下水被过度开采,湖底水分很容易被吸走,致使湖水很难留存。但张教授担心,这项工程可能会破坏圆明园的生态系统及其中的古典园林。

  他向当地媒体反映了此事,记者做了,随即引发了对圆明园应如何改造的全国性大讨论。一时间,媒体充斥着,后来催生了一场罕见的公众听证会。网络媒体现场直播了该听证会,而BBS中的相关评论更有数万条之多。

  “在改革开放后的10~20年时间里,污染问题、环保问题、对生态系统以及文物古迹的破坏一直在蔓延”张说,“圆明园的做法可谓‘登峰造极’。为了节约一点水,他们不惜破坏整个古迹。”

  经济迅速增长使该国在环境和文化遗产上付出了巨大代价,“圆明园防渗工程”在公众中激起的热烈反响,凸显出中国正在上升的中产阶级对此的忧虑。

  在中国,包括北京四合院、苏州古城星罗棋布的水网在内的许多传统建筑和设施,都不得不让位给新建的

高速公路和摩天大楼。在许多中国人眼里,现代化就是财富的同义词。

  与此同时,为加快经济建设,中国无形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过度放牧和私自采矿使北方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积聚在城市上空,形成了一个个灰蒙蒙的大雾罩。工业废水进入水循环系统,严重污染着江河湖海。

  池塘和溪流一去不复返 园里到处是大土坑

  1709年圆明园是在当时北京城北的一片湿地上建立起来的皇家园林,当时被设计成极尽奢华的水上公园。人工渠、湖泊和池塘,萦绕在假山、花园和宫殿之间。喷泉和喷水雕塑遍布园中。皇家船队从园中最大的一个湖——福海起航远行。在圆明园风光最盛的时候,园中40%的地表被水面覆盖。

  圆明园建在湿地上,其生态系统能实现自我调节和保持。过去,充足的地下水使人工池蓄满了水,而流进池塘的雨水又使地下水得到补充。池塘里的水生物丰富,岸上植被茂盛,树林里经常有各种鸟儿和野生动物在嬉戏。

  但是,近年来由于北京地下水遭到过度开采,且得不到雨水的及时补充,圆明园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湖底和湖周围干燥的土壤吮吸着湖水,速度越来越快,而近年来的干旱使这种情况愈发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公园管理处每年不得不花费数十万美元买水,来维持福海和其他湖泊的水位。

  后来,为延缓渗漏速度,去年9月,管理处将所有水面全部抽干,然后用一种材料类似垃圾袋的防渗膜将湖底全部覆盖。那些池塘和溪流一去不复返,放眼望去,园里到处是大土坑。

  他们想把一处历史遗产变成娱乐休闲的公园

  这种情况让中国新生的环保组织非常不安。从张正春和一个朋友那里,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主任李皓听到防渗工程的消息后通知了记者。她自己也撰写了数篇文章指出,防渗膜会阻断水体与土壤和水生物的自然交换过程,使湖水成为一潭死水,并导致水中动植物窒息而死。

  李皓坚持认为:“圆明园管理处实施防渗工程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保存水分,而是为了让湖里的水位足够高,高到可以划船”,给圆明园创收。

  在国内媒体报道防渗工程的消息后不久,BBS里到处都是相关帖子。许多人对工程表示非常气愤,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将改变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圆明园出租脚踏游船的收入,在其年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环保人士认为,圆明园在湖底铺设防渗膜是为提高水位,容纳更多游船以增加收入。

  “他们是想把一处历史遗产变成娱乐休闲的公园”,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批评道。他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文章,并专门开设了一个网站。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政府允许民间活跃人士在环保领域发挥影响。针对“圆明园防渗工程”的争论和冲突,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环保事件。它激起了公众对环境的担忧,对官员腐败的愤怒,以及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而负责这次改造工程景观设计工作的檀馨,对外界对圆明园新景观的批评不以为然。她说,她和同事专门研究了很多国画和古诗词,以便更好地把握圆明园的原始风貌。

  一场非同寻常的听证会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则从这场争论中嗅到了机会。军人出身的潘岳决定将圆明园当成环保方面的反面教材。在责令工程停工等待调查之后,环保总局牵头组织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公开听证会,有100多人出席了听证会,包括专家、政府官员、普通市民和记者。两家网站直播了听证会。李皓也参加了听证会。她后来说,听证会上发生了“非常粗暴”的争论,“双方都非常激动”。

  反对人士说,工程开工前圆明园未按要求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对工程也未进行公开招标。当一位发言者要求罢免批准这项“违规”工程的官员时,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气冲冲地离开听证会现场,电视台记者紧追了过去。

  李景奇随后坐进专车的镜头,后来在

中央电视台播出,网上有1000多个帖子对他的表现发表了评论。一位网友在帖子上批评李景奇表现出了“令人作呕的官僚作风”。

  7月7日,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要求:防渗工程中尚未铺设薄膜的部分湖面必须停工;拆除已铺设的部分防渗膜;对渗漏问题非常严重的福海,已铺设的薄膜可以保留。圆明园表示接受这一安排。他们计划在10月1日国庆节前完工。

  张正春得知这个结果后非常高兴:“以前,许多人都认为在中国增加民主和开放会带来混乱。但从这次圆明园事件来看,这种担心并没有充分根据,环境和文化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大家都有责任参与进来。”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