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新华时评:中国稳步迈向太空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0:0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题:中国稳步迈向太空时代

  新华社记者曹智、李宣良、孙彦新

  他们从东方走来,却比嫦娥更美丽;他们从大漠起飞,却比飞天更绚烂。

  继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成功之后,两名中国航天员10月12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再次代表有着千年“飞天”梦想的中国人造访浩瀚太空。

  “这次航天飞行,将进一步考核航天员在飞船上的生活、工作和安全环境,检验舱内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以及航天服的环控生保和热防护等关键技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以及协调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涉及的航天员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等重大科技试验活动提供必要的科研和技术储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这是中国人迈入太空时代后走出的又一重要步伐,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由“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开展空间应用实验”阶段,进入到“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研究”的新阶段。

  1957年10月4日,在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一枚头顶载有一颗直径只有58厘米铝制圆球的

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从此,人类开始了走出地球、挺进太空的时代。

  从那时到现在,人类发射到空间轨道上的航天器已有5700多个。从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到深空探测的开展,从空间站的建立到月球遨游与考察的实现,一系列航天行动的实现,推动着人类文明跃升到“太空时代”——这是人类科技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在人类迈向太空的航程中,并不缺少中国人的身影——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毛泽东曾经略带些忧伤地说:“我们怎么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但在13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太空中传来了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

  “自197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逐步形成系列;研制成功了可满足高、中、低不同轨道要求的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建成酒泉、西昌、太原3个航天器发射场和完整的航天测控网。”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实现载人航天后,将着手建立太空实验室,进行无人月球探测,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

  在太空建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以及太空开发的无穷远景,令所有的中国航天人、令所有的中国人,愉快地幻想并期待着。

  事实上,在这个全新的“太空文明”时代,太空早已不是遥远的、虚无缥缈的“仙境”,而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航天活动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通过空间技术育种得来的小麦、水稻、杨树、葡萄苗、牡丹、青椒、

西红柿则使老百姓吃上了“太空大米”,家中花瓶插上了“天外牡丹”。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宇宙空间以其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召唤着人们去竞相开发和利用它。今天,大规模开发空间,甚至实现太空居住等大胆的举措,已成为世界上各国航天活动的主旋律。经济学家预计,在未来的5年,世界各航天大国的空间投资将达到5000亿美元。

  美国航天界人士甚至已经在讨论开发在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航行的新型航天货运客机,它能把在太空中生产的新材料运回地面。而人们梦寐以求的太空港,将使人类在月球、

火星以及其他一些小行星上居住,建立太空工厂、开矿、发展农业经济……

  我们已经有能力实现幻想了千百年的太空旅行,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更多今天看来还是幻想的目标:月亮城,火星城,星际漫游……面对无穷的宇宙,人类再大胆的幻想都可能是幼稚的。因为,我们的认识和利用才刚刚开始。

  “很难说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去的梦想即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在1914年说过的这句话,今天或许可以看作是对人类航天事业最好的诠释。

  幻想是无止境的,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在这一伟大的征程上,今天又走来了一支强大而富于创造性的力量——那就是正在稳步迈向太空时代的中国人。

  今天的宇宙,星辰依旧,苍穹仍然深邃;

  今日的中国,对太空的梦想更为执著,对太空的探索将更加壮美!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