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夫子庙名人故居多是假古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8:16 南京晨报

  连日来,晨报《“秦淮八艳”上了夫子庙文化墙》系列报道,不断牵出新话题,一些读者对夫子庙的名人遗址提出质疑,觉得它们多是假古董。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地方志研究室原主任吴福林,他认为夫子庙几处故居确实名不副实。

  读者建议:“故居”应改为“旧居”

  家住南湖艺苑村的70岁的老人胡季能,离休前从事地方志编撰工作。他致信晨报:

  国家文物部门早就界定,“故居”是指其祖址或出生时的场所,而凡是后来借住、建造、暂住、租购的房屋,一律称“旧居”。查李香君,“为秣陵教坊名妓,鸨妓李丽贞为其养母,出生地不详”。钞库街38号媚香楼是其从业的妓馆,如今怎么能称其为“故居”呢?建议改名为“李香君旧居”或“香君史料馆”。

  秦淮区文化局:遗址从纪念角度定位

  对上述现象,秦淮区文化局有关人士也说,现有的几位名人遗址和历史不符,在建造之初,就有人提出来了。但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能拘泥于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些遗址的意义超越了物质的概念,是从纪念的角度定位的。

  故居:明知是假不得不做

  现址来历:吴敬梓选择了利涉桥(解放后已拆除)东边的秦淮河南岸、邻近东关头附近的秦淮水亭为居所,并布置了文木山房。岁月流逝,吴敬梓所居之秦淮水亭已旧迹难寻。1991年,吴敬梓诞辰290周年之际,秦淮区政协组织有关人员对恢复秦淮水亭进行专题研讨,认为在原址恢复困难很大,所以选择了桃叶渡畔的现址。经数年努力,1997年,复建成秦淮水亭,并辟为吴敬梓故居陈列馆。

  “因为吴敬梓的名气大,所以必须要建。”吴福林说。

  历史回望: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和夫子庙有不解之缘。早年,他就往来于家乡与南京,涉足花柳风月之地。后来,科举考试的名落孙山、族人的欺凌,使他产生了离开故乡的想法。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33岁的吴敬梓举家迁居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定居秦淮后,吴敬梓的生活依然拮据。一次天冷,为取暖,他和几位朋友从水西门跑到西水关,回来之后大汗淋漓,即兴赋诗,便留下了“绕城暖足”的典故。他广交朋友,搜集素材,用10年时间创作出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李香君故居:旅游和商业所需

  现址来历:李香君故居媚香楼遗址,原在今址之东、金陵闸西侧,与今址同在钞库街上。今址为钞库街38号,原为明末袁姓道台故居,保存完好,具有秦淮河房的典型特征,解放初期,电影《桃花扇》在此拍摄,1986年至1987年修缮,并辟为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比较起来,‘秦淮八艳’的名气更大,更能吸引世人前来,更大众化一点。”吴福林说。

  历史回望:李香君,为明代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聪明有侠气,许身于才子、复社领袖人物侯方域。侯受到奸党阮大铖的迫害,逃离南京,李送其至桃叶渡口,唱《琵琶记》赠别,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此后,奸官田仰串通马士英和阮大铖,欲逼之为妾,李坚拒,并以头撞地,血如泉涌,溅入侯送其的一把定情诗扇上,侯得知,遂撰《李姬传》。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据此写成名篇《桃花扇》,成传世佳作。

  王谢古居:诗句影响宋代即“合居”

  现址来历:旧志中称,王导宅在乌衣巷中,南临骠骑航;谢安宅在乌衣巷、骠骑航之侧,乃秦淮南岸。王谢两姓原各居其所,后来可能因“旧时王谢堂前燕”诗句影响太大,居然让王谢合居起来。宋代建康知府马光祖于咸淳元年在乌衣巷之东建乌衣园,便为“王谢故居”。此园毁于元代。现在的王谢古居,兴建于1995年夫子庙游览区部分旧街巷拆除改造之际。

  “因太有名,不得不造。和其余两处不同,当时没留下太多资料供参考,只能凭想像来。”吴福林说。

  历史回望:王谢家族人才济济,王家除有名臣、名将之外,大书法家就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家除名臣、名将外,还有才女谢道蕴、山水诗祖谢灵运、大诗人谢朓。

  相关专题:南京晨报聚焦栏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