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03:32 人民网-江南时报

  许多年来,生活在一个被颠覆的精神世界里,一切高尚的词汇(包括“高尚”)均被拿出来鞭笞,泛滥的文化大众倾向让“知识分子”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从被迫到主动,把他们的知识和头脑变成服务大众的工具,媚俗成了知识界的时尚。“知识分子”成了一切脑力劳动者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在被这些知识界的人士抛弃,戴上“知识分子”的帽子就如被说成“装孙子”一般尴尬,身份已经被“专家”、“专业人士”所替换。大学越来越多,被培养成各种工具的“学子”大量涌入社会,知识庸俗化的浪潮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的路上还在坚
持的知识分子成了过街老鼠,对知识和真理的悲观怀疑也从文化精英开始传给大众。“知识分子”似乎消失了,在庸人的世界里寂静无声。可是,还有人不愿沉默,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富里迪在《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一书中宣称:“一场对抗庸人的文化战争早就应该开始了”。

  什么是“知识分子”?这一被滥用的名词已经被应用到每一个上过几年学的人身上,“你丫才是知识分子,你们一家都是知识分子”成了嘲笑这个名词的惯用语,为“知识分子”正名却成了对抗庸人的文化战争中根本不必要的必要条件之一。弗兰克·富里迪认为,“定义知识分子的,不是他们做什么工作,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他们所维护的价值”。知识分子“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或者说,“知识分子也许靠思想生活,但他们也必须为思想而活”;“知识分子最赞许的一个美德,是有能力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渴望拥有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思考来行动的自由,深深影响着知识分子的行为”。成为知识分子,意味着“不仅参与到创造性的思想活动中,而且也担负社会责任,选取一种政治立场”,而这一立场“不必是政党政治的,而是准备为公众的心灵和思想而战”。不管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有多少,“成为知识分子与追求思想和追求真理密切相关”。

  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敲响了“真理”与“知识分子”的丧钟以来,意义与真理已经成为不确定性名词,无原则性的相对主义摧毁了普遍真

  理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成了真理无处不在的标准,“真理完全依赖于所选取的视角”。既然没有一个应该追求的真理存在,也没有真理可以质疑,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向服务大众的工具转化,以职业化、制度化、专业化约束知识分子的工作,阻止他们对社会提出批判性的质疑,贬低知识分子角色的价值,让其从表现真理转化到捍卫专业身份的能力上去。富里迪认为,“弱智化”倾向是导致知识分子精神缺失的原因:一方面,知识分子把公众当成理解力低下的儿童,文化学术都要降低到能够迎合儿童公众的标准,就如我们报纸上的专栏文章,真正弱智到了儿童理解力的水准;另一方面,工具化倾向使文化和学术成就本身的内在标准丧失,没有了标准也就没有了对优秀者的评判,高雅和低俗混为一谈,“

超级女生”和帕瓦罗蒂也就没有什么价值的区别。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全都挤在了庸人的土地之上,去创造教育与媒体的
麦当劳

  弗兰克·富里迪在《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一书中并没有悲哀,在明晰而有力的语言中充满了社会批判精神,这让我们在阅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快感,就如我们重新发现了顾准、陈寅恪,看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的存在。可我依然悲哀,无论阅读的过程与内容,都有着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强烈感受,而当“知识分子”这一称谓也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我们生存的悲哀?

  《江南时报》 (2005年11月10日 第二十四版)

  作者:老逻辑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