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国服装为何缺国际名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08:25 环球时报

  

中国服装为何缺国际名牌
奥利维·斯特立先生近日在他的工作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阎敏摄

  “充分利用配额”是眼下中国纺织服装界谈论比较多的话题。中国服装要想走出被人围追堵截的命运,就要想办法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那么,中国服装为什么缺
乏知名品牌?就此,本报记者近日在布鲁塞尔采访了比利时时装大师奥利维·斯特立(OlivierStrelli)先生。

  奥利维·斯特立打造的同名服装品牌享誉世界。30年来,奥利维·斯特立以时尚的面料、和谐的色彩、独特的设计风格,备受消费者的垂青。除了是比利时王室成员的指定服装之外,奥利维·斯特立还是不少世界体育明星、娱乐界名人及政界人士的指定服装,比如,美国滚石乐队和法

国足球队等都是该品牌的忠实顾客。今年8月以来,奥利维·斯特立在中国开设了4家专卖店,预计至明年6月,专卖店的数量将达到15家。

  快速成功在时装业行不通

  记者:听说您最近要再次前往中国,是吗?您对中国有何感受?

  斯特立:前几年,我们已经开始涉足中国的服装市场,11月下旬我会再次到中国考察。没到中国之前,我以为中国还很传统,时装业缺乏国际时装信息,与世界潮流存有差距。可是,当我来到中国之后,却发现这里拥有西方最现代的潮流,国际品牌、精品店、奢侈品,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女性非常注重时尚,颇有风度,我认为追求时尚已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时尚。

  我在中国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中国人非常勤劳,不论老板还是员工都一样勤奋,那里到处呈现出一种工作和成功的欲望。

  记者:但中国服装业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很缺乏走向国际的知名品牌?

  斯特立: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快速成功对不少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这在许多行业可以行得通,但打造时装品牌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它需要一季度接一季度地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创造自己的风格,建立属于自己的“身份”特征。有一个因素对时装业来说很重要,也许你听了会不愉快,那就是,如果说世界上存在一个“时装大战”的话,那么“战胜者”是西方人,是西方人赢得了“时装大战”。

  记者:为什么说是西方人赢得了“时装大战”?

  斯特立:因为,无论在非洲、亚洲或其他地区,人们普遍都穿着西式服装,西服领带、裙子、长裤等,我没有看见这里的妇女穿和服或其他民族服装。尽管西方设计师吸收了东方服装文化的特点,但总体上还是西方服饰引领时装潮流。也可以说,我们向全世界“销售”了西方服饰文化。比如日本妇女,穿和服的人远比穿西方服装的人少。

  从设计到销售要经历很多尝试

  记者:时装设计师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品位,才能塑造经久不衰的品牌,那么应该怎样打造知名品牌?

  斯特立:我见过几位中国年轻的服装设计师,其中几位毕业于“伦敦时装学校”和“巴黎时装学校”,他们已经具有个性和品位。我认为中国时装业将会取得成功,或者说正在走向成功。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应该参加巴黎、米兰等国际时装表演,一旦西方媒体高度评价某一个中国品牌时装时,这个品牌在中国本土就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我虽然没有现成的“成功秘诀”,但是,成功之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这里需要勤奋、自信、才华和运气。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必须创立自己的风格,在设计上,对面料的挑选、色彩的搭配要进行反复推敲,尤其需要研究不同面料的运用及其给人体带来的不同感觉和效果。

  记者:品牌时装的成功与商业经营有何关系?

  斯特立:有直接的联系。时装表演的目的在于宣传一个品牌形象,但不是销售;参加时装展销会,才是开拓销路。一个有才华的时装设计师应该走向世界,积极参加国际时装展销会,同时还必须懂得如何策划和销售。从时装设计到销售,其中要经历很多尝试。

  我感觉,中国时装店营业员的素质应该再提高一些,他们应该了解每季时装的成套系列,在顾客面前树立一个自信的形象,这才有助于品牌的销售。

  记者:当年您是怎样将奥利维·斯特立这个品牌推向世界的?

  斯特立:告诉你可能你也难以相信。也许是“运气”,也许是“设计灵感”让我在很短的时间使奥利维·斯特立一举成名。创业初期,我的服装公司设在布鲁塞尔的一个车库里,雇了5名工人,以生产衬衣为主。有一次,我决定参加巴黎服装展销会,租了一个9平方米的展台。由于展台小,不够展示带去的所有衬衣,于是我便精心地将两件衬衣按颜色、图案和式样搭配后套在一起,一件衬托一件地陈列在展台上。展销会第一天,顿时吸引了美国、英国商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站在展台前惊呼“‘衬衣套衬衣’的时尚”。第二天,法国报纸便报道称“奥利维·斯特立发明了两件衬衣套穿的时尚”。一时间,所有客商都来订购,仅4天之内,我就卖出了4.5万件衬衣。那一年,法国、英国、美国的许多名牌大商场的衬衣几乎都来自我们,这就是我的成功故事。

  中国设计师不够含蓄

  记者:您今年4月参加了北京国际时装展览会。您对中国服装在设计、面料、颜色等方面有什么看法?

  斯特立:中国的一些服装设计已经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中国服装业仍显得过于年轻。

  记者:怎么解释“过于年轻”?

  斯特立:也就是说,“活儿”没有完成,或者说加工还不到家。当然,我不能够对中国服装一概而论,这不客观,我只能针对自己接触的设计师和他们设计出来的时装谈一点个人看法。我认为,中国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中往往容易过多表达他想“展示”的意识,在颜色挑选与搭配以及面料的选择方面亦显得过分“鲜艳夺目”,变得什么都一目了然,缺少一种看不到却十分重要的“东西”。比如,我设计的男式西服,(这时他拿起自己的外衣,指给记者看)在西服的内衬口袋边上设计了一个颜色独特的点缀。如果换成一位中国设计师,他可能把这个“点缀”放在外表,放在一眼就能够看到的地方,因为他们喜欢颜色鲜艳和图案明显的设计。然而,“美”有时是需要“含蓄”,需要来自“内在”的,不是一眼就看到的。有时穿者的良好感觉可以使她(或他)的仪态变得优雅,这正是时装内在的质量和魅力使然。

  记者:那么您所说的“看不见的美”,应该体现在哪里?怎么体现?

  斯特立:可以体现在面料的选择和颜色的搭配,体现在式样的剪裁和加工工艺上。我谈一个感触,如果说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民在我眼中最高雅别致,那就是中国人,这已经体现在许多领域,比如在艺术品、绘画、音乐等方面已经具有很高的品位。然而,中国时装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但这一天会到来的,因为,时装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创造。

  把自己的风格与

商标融为一体

  记者:假如中国服装打造了国际知名品牌,您是否担心这会冲击欧洲品牌,影响你们的生意?

  斯特立:完全不会。因为全球化是件好事,你们到欧洲来,我们到亚洲去,就像欧洲人去美国,美国人来欧洲一样。优秀者赢得市场。

  记者:你们的过季时装如何处理?

  斯特立:像大多数品牌的时装一样,我们也会对过季服装进行折价销售,这是市场规律。

  记者:最后,请您对中国服装界人士说几句话。

  斯特立:树立信心,对自己的“身份特征”要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要把自己的风格与商标融为一体。一旦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就要忠实于这个风格,因为,时装品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拥有自己的个性。优秀的设计师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向全球销售。▲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16日第十五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