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大学生求职流行先递名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4:00 北京晨报

  “您好,这是我的名片,有事请和我联系!”千万别误认为这是职场“老江湖”的开场白,在今年刚刚拉开序幕的大学生求职战中,自我介绍时先递上个性十足的名片,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的新潮流。

  招聘现场:

  求职名片印满头衔

  学中文专业的小谢在名片上印上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但最突出的是他的头衔: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园集邮协会会长。小谢告诉记者,从11月起,各类招聘会和用人单位就正式开始招收应届大学生了,想要在人山人海的求职大军中让“伯乐”一眼相中,还真得花点心思。过去有学生在简历上打主意,动辄几十页的彩色打印纸,或者刻录好的光盘,但招聘者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看,投出去的简历往往石沉大海。而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各种优势印在小小的名片上,既打眼又有新意。

  高校周边:

  复印小店开印名片

  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附近的复印小店也及时开展了印名片的业务。“过去学生来这里基本上是打印或者复印简历,今年开始有学生要求印名片,花十多元钱,来的还不少。”这位老板告诉记者,以前学生名片所要求的版式属于“大众型”,但现在不断有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能设计出不同的版式,和别人的区别开来。

  北大外语系的小周告诉记者,一般说来,学生的求职名片最突出两个部分:校名和头衔。他解释说,如果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名片的显眼位置印上学校名称,没准能让“嫌贫爱富”的招聘者第一眼就注意到,求职效果会更好。而另一方面,不少学生认为,印上头衔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实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如果是学生会干部就最好。”

  但小周表示,无论是校级还是系级的学生会,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当上的,这时候为了多一个头衔,不少学生就会想出别的办法。小周透露,目前在一些学校,大大小小的社团可能多达上百个,一般而言,如果能坚持下去,基本上到大四都能混上个“部长”、“副部长”的级别,在名片上加个头衔不成问题。

  流行名片:

  特色版式加印广告词

  小周告诉记者,随着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升温,单纯“名牌大学”+“头衔”的组合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式是在名片上印上一句话。“有的是印上一句座右铭,比如恺撒的‘非战胜决不离开战场’;有的就是一句广告词,比如‘相信我、没错的’;还有的则是印上自己的LOGO,比如根据自己名字设计的艺术签名。”另外,不同系别的学生应聘不同的行业,在名片的版式上也有不同选择:比如有的中文系学生,就采用不常见的竖排方式,看上去古色古香,非常符合专业特色;应聘外企的多采用外语,有的还加上一句诸如“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的外国民谚,努力和应聘单位的文化靠拢。 晨报记者 赵王月

  个性名片掩饰

  “学生气”

  大学生究竟为什么热衷于名片应聘呢?一位学国际贸易的学生解释说,和用人单位打交道时,递上一张名片会显得成熟老练,避免让用人单位感觉“学生气”。“不同的名片设计能留给用人单位不同的印象,比如版式简洁的,看上去比较朴素,应聘机关单位比较讨巧;有的用纯黑色作为底色,看上去比较‘酷’,应聘广告公司、设计行业,个性十足。”另外,不少用人单位过于看重经验,也迫使学生们用一个个的头衔突出实践优势。除了校内的职务,不少学生还把实习单位和职位印到名片上,在报社实习就印上“XX报实习记者”、在公司实习的就印一个“XX公司XX部门助理”,还有个别在校期间自己创业的学生,在名片上大张旗鼓地印上“XX公司CEO”最能吸引人。

  职业规划师王占军分析说,这说明了大学生从过去的盲目追求大而全过渡到突出重点,是求职观念的一种突破和进步,但过分注重头衔和包装会发展成为一个新问题,名片的含金量和实际效果还有待考察。

  ●相关链接

  求职新方式一:

  视频简历

  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已不再“沉默”,将“开口说话”了。眼下,一种视频简历在高校中悄然兴起,成为不少学生的求职新方式。

  “我叫朱玉,近朱者赤的朱、美玉的玉。”某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大三学生朱玉自豪地看着电脑里正在播放着自己的视频简历。她告诉记者,这是她前些日子在环城公园拍摄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形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够让招聘者感受到自己的风采。

  文字简历是招聘单位对于应聘者个人情况了解的基础,而视频简历就好比是一场初次的面试。由于单纯的文字简历难以展现个人的气质与综合素质,使得许多求职者专注于文字简历的“创作”,反而使许多诚实有才华的求职者得不到应有的面试机会。许多招聘单位也常常抱怨文字简历水分太大,使得面试的工作效率较低,而视频简历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文书锋认为,学生的简历内容雷同很多,经常使企业的招聘人员感到“头疼”。视频简历可以将每个学生的气质、性格、自信心、语言能力、外语水平等进行很好地展现。

  求职新方式二:

  网络视频面试

  时下,另一种新的求职方式悄然兴起:网络视频面试。这让高校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与各地招聘单位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已通过网络视频面试成功找到工作的一位大四学生表示,他在大型人才网注册、填写好了个人资料和想应聘的岗位,再留下联系方式,不久后就接到外地一家公司的电话,要求我上网用

视频聊天的方式进行面试。 “我身边的同学也有很多人在网上进行视频面试。这种方式增加了我们就业的机会,只要有电脑、摄像头、话筒和宽带网速,就可以与外地的单位进行交流了。”

  网上面试很轻松,就像和网友聊天一样,省时省力,没有地域的界限,减轻了东奔西跑,舟车劳顿之苦。只要你会上网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视频面试,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愿意采取这种全新的求职方式。

  但有关人员表示,网络应聘好处很多,既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开支。但还有一些隐患,学生应该及时与校方沟通,确定网上招聘单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警惕不法之徒利用这种网上招聘进行欺骗活动。

  求职新方式三:

  “零薪应聘”

  进入秋季,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接踵而来。有些大学生求职者为了得到好的工作机会,打出了零薪酬应聘的招牌。

  “零薪应聘”的求职者认为,很多公司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但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只好未雨绸缪,假如有合适的岗位宁可零薪酬、不要工资也愿意去做。

  但不少招聘单位表示,应届毕业生在具体的工作中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容易遇到困难说走就走。所以尽管自降身价,求职效果未必理想。用人单位看中的并不是求职者拿不拿工资,或者拿多少工资,更重要的是求职者是否能脚踏实地的工作。

  相关专题:北京晨报聚焦栏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