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九江地震后最需要政府做好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2:12 东方早报 | |||||||||
早报特约评论员 邓聿文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哈尔滨地震的传言刚刚平息,江西九江却在人们的毫无防范中突然发生地震。11月26日8时49分,九江至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截至27日14时,已造成17人死亡、20人重伤,18万余间房屋倒塌。其中重灾区瑞昌市已死亡6人,受伤130余人,42万余群众已离开居所。
根据专家分析,九江地震有三个特点:其一,在省交界处,波及面广;其二,周围震感强,如武汉、长沙、合肥、南京等都有震感,故不应是一次简单的地震;其三,九江由于震源浅,且周围河堤多,一旦出现险情,影响将很大。 可喜的是,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震后救灾工作。中国地震局派出专家组,于灾后几小时赶到灾区;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机制,派出救灾工作组前往灾区,并紧急向灾区调拨1000个救灾棉帐篷;江西省财政厅也已划拨500万元人民币用于九江地震灾区的救助工作,2500顶救灾帐篷已陆续到位。九江市政府启动了地震应急反应预案,27日凌晨,抗震救灾指挥部又举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救灾情况……应该说,政府的上述工作还是比较及时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救灾工作,尤其不使天灾演变成人祸,我认为,目前对灾区的政府来说,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将余震和灾情告之人们;二是要做好灾情的评估和灾民的善后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消除集体性恐慌的最好办法。在突发灾难面前,怕就怕消息不透明,不让人们知道真相。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太多的教训。 在本次江西地震中,九江、南昌等地也出现了一些谣言,这既有余震频发的因素在内(截止27日中午,地震部门接到200多次余震报告,其中最大的一次4.8级),但更多地还是反映了政府在有关地震信息的传递方面不够及时和透明。比如有网民就质疑地震部门为什么事前没有做出预报。其实准确预报地震是相当困难的,目前国际上地震的准确预报率也只有10%左右,但许多人却以为这是有意隐瞒。所以在此情况下,政府更应将信息及时、透明地告之民众。 对于江西有关部门而言,其对地震的反应还是慢了些。地震是在早上8点46分发生的,但很多市民却是在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午间新闻报道才知道,更有些是在下午1时30分收到政府部门发出的地震短信才知道的,而此前,各种小道消息已在传播,民众的恐惧情绪已出现。如果当地电视台不按部就班,能够及时插播地震新闻,如果政府短信早来几个小时,民众也就不会被流言所困扰,并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另一个方面,是要做好对灾情的准确评估和救援。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由于江西并不是地震多发地带,最近的一次还是上世纪50年代发生的,因此大部分居民不知道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何况,这一带属于江西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又正值冬季,当地夜间最低气温只有10度左右,40多万人离开居所,露天过夜,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地震过后的生活安排也是需要考虑的。这些都需要政府准确地评估灾情,做好救灾工作。此外,还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其他意外情况。此次地震,湖北的一些学校在疏散学生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多起拥挤踩踏事故,共有78名学生受伤。类似这种事情,在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中,也应该有所准备。总之,政府应该做好安抚群众的工作,保障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活,不至于因地震而受到较大影响,尽快恢复社会的公共秩序。 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还不可能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将地震造成的损害降到最少,尤其要避免天灾未除,又添人祸的情况出现。所以,政府如何救灾以及在灾害中的表现,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关专题:江西九江发生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