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京报:公共危机最能检验“忧患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00:24 新京报

  社论

  “忧患意识”是近来常被提及的一个词汇。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四次提到这个词,而在前不久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它被写进了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一个国家要前进,一个社会要和谐,全体民众要安康幸福,忧患意识不可缺。

  这几天,江西地震、哈尔滨水危机,这些突如其来的公共安全危机,再次考验了当地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而在公共危机面前,最能检验出当地政府是否有这样的忧患意识。

  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的发生,具备极端偶然性。在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方式爆发,造成无法想象的损害,天灾往往罪不及人。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众在经历灾难之后都有此一问:为什么没估计到?“9·11”事件发生后,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就以“想像力的失败”质疑为什么人们无法想象到恐怖主义的暴行。其实,这不能怪罪于无辜的人们。但在许多突发性的灾难发生后,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却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首先是一种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的最重要层面,是要求政府不但能够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而且还要能够想百姓之未曾想,急百姓之未曾急。政府是由社会精英组成的,专门负责与整个社会发展有关的公共问题。他们的责任不但是保护每个公民现在的合法权利,更是保护每个公民将来的合法权利。

  忧患意识也是一种管理意识,是如何扩大政府管理和社会保障的视野,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危机也有可能随之出现。假如在一个没有储油罐的时代,管理者就不用担忧储油罐爆炸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只有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建立了一套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才不会出现政令无法下达,或者是政出多头、信息混乱甚至是对公众封锁信息的局面。

  具体而言,忧患意识更是一种风险意识。这对于防灾减灾来说尤为重要。在今天我国基础建设的许多领域,工程要求能够抵抗百年一遇的灾害,这就是忧患意识的体现。而

地震、台风、
海啸
等自然灾害,从发生的概率上来说很低,但是一旦发生,从威慑力上来说就是巨大的。更何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部分群体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这都是新时期的新挑战。

  忧患意识更是一种细节意识。细节意识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权利的敬礼。举例来说,如果不是此次哈尔滨

水危机,人们不会想到中石化吉林分公司的储油罐爆炸,会对哈尔滨的市政水清洁体系、饮用水应急体系等用水的各个环节,甚至市场流通体系都造成考验。如果江西地震不发生在隆冬时节,人们不会担心严寒可能对灾民生命造成的另一种伤害。考虑到细节,才能真正忧患起来。

  的确,忧患意识本身没有教科书,更难以迅速体现政绩,还可能是导致社会发展的成本增加。许多表面上看起来不需要花钱的地方,一经忧患意识思考,就都成了当务之急。比如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对大规模自然灾害的预警和评估,加强社会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加强公民的安全教育。但是,这种投入本身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无法回避。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危机处理是下游,而风险预测则是上游。今天,各地政府已经将危机处理视为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风险预测和事先防范往往还未成规范。只有在上游严格按照规律,评估和预测社会面临的自然和人为风险,才能筑起一道坚固的大坝,防止下游的泛滥。否则,等到危机频繁发生时,再问“为什么没想到”已经晚了,生命的消逝和财产的破坏早已经发生。

  因此,缺乏忧患意识,本身就是对不合法行为的放纵,也是对社会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本尼迪克特说民族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哈贝马斯说国家是利益的共同体。今天,也许我们还需要补充一句,国家是忧患的共同体。在这个国家里,无论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只有充分地防微杜渐,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加安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